布局2024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发展成效显著 川渝共织一张网 同城待遇再升级

2024-02-05 10:20:07 来源:中国交通报 作者:吴妍妍 方霖 -标准+

冬日清晨,四川合江县至重庆江津区跨省公交车司机丁师傅准时来到起点站,附近的学生、赶集卖货的农户陆续上车。“这趟公交途经4个场镇,起步价只要两元,除了附近的居民,鸡、鸭、鹅及蔬菜水果也是‘常客’。”丁师傅说。

“合江县白鹿—江津区塘河—合江县石龙”跨省公交已经运营三年,往返于四川泸州市合江县和重庆市江津区。截至2023年年底,川渝跨省公交数量达到22条,基本实现毗邻区县全覆盖;成渝间已形成“2条高铁+4条高速”通道集群,高铁公交化实现1小时直达。

2020年1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发展试点正式实施。近年来,川渝两地交通运输部门围绕规划、网络、枢纽、服务、管理5个方面,建立交通一体化协同推进新机制,探索综合交通枢纽集群建设新路径,形成交通服务管理“同城待遇”新模式,实现川渝共织“一张网”。

规划先行 协力落实五年行动

“未来五年,我们将锚定‘一极一源、两中心两地’目标定位,聚焦‘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面推进‘外畅、内联、强核、提质’。”近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川渝交通合作第十次联席会议在成都召开,两地交通运输部门共同签订《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发展五年行动方案(2023—2027年)》,为未来两地交通一体化发展绘就了蓝图。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发展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川渝两地形成了以国家规划为引领、省级规划为基础、区域专项规划为支撑,涵盖中长期、短期等不同阶段的综合交通规划体系。

两地配合国家编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协同修编省市综合立体交通网、高速公路网、普通省道网布局规划以及水运布局规划,基本实现省际通道布局全对接、建设同时序、标准相衔接。围绕运输服务、行业治理、信息共享等一体化发展,签署制定《共建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建设实施方案》等系列合作备忘录、专项规划、行动方案;围绕枢纽建设、运输服务、法规政策等领域开展多项科研项目、重点课题研究工作,形成了一批创新性研究成果。

计划形成106条省际通道

2023年年底,四川开江至重庆梁平高速公路(四川境)施工现场洋溢着喜悦。“开梁高速公路是川渝首次联合开工的省际高速公路,现已全线贯通,路面、交安、房建、绿化等工程正有序推进。”该项目负责人介绍。

不断完善的路网让区域联系更加紧密。目前,成宜高铁正式开通,成渝中线、渝昆等高铁项目加快建设。高速公路方面,内江至大足、泸州至永川2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成渝、遂渝等高速公路扩能改造项目开工建设,在建川渝省际高速公路项目达7个。

试点批复以来,川渝省际高速公路新增4条通道。根据规划,未来川渝省际通道将达106条,通行能力将提升35%以上,四川毗邻重庆的6市均至少有3条高速公路和1条高速铁路直连重庆主城区,毗邻重庆的17个县(市、区)均有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直连重庆区县。

当下,川渝交通枢纽能级显著提升。一架接一架的飞机从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跑道起飞,昂头冲入云霄;鸣笛长响,长江航运金字招牌“沪渝直达快线”从重庆延伸到四川;从重庆、成都两地出发的中欧班列日夜不息,往来穿梭于亚欧大陆。

19个高频事项实现两地通办

伴随着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川渝两地交通服务和管理也逐步走向一体化。“在现有基础上,成渝之间将继续扩大公交地铁‘一卡通’‘一码通’适用范围,加强个性化、定制化客运服务产品供给,不断提升两地群众出行体验。”四川省交通运输厅道路运输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川渝之间还将陆续打通联网售票系统平台数据,共同培育跨省公交。

在推动交通管理一体化方面,两地协同治理能力显著增强。目前,川渝两地交通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基本形成,道路运输人车户等8类数据率先实现共享,大件运输、道路运输、水路运输三大板块19个高频事项实现“川渝通办”。两地交通运输执法部门密切协作,统一路政、运政、港航海事执法领域30项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在毗邻地区常态化开展非法营运联合查处、公路大件运输联合治理、交界水域联合巡航执法等活动。

在提升应急救援能力方面,两地建立双城经济圈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工作联动机制,达州、广安、泸州等6市与重庆毗邻区(市)签订工作协议,健全水上交通全流域预警联动,全面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编辑:翟慧

审核:连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