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 | 北京最大直径高铁隧道盾构春节“不打烊”

2024-02-06 11:22:18 来源:中国交通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李雨青 -标准+

腊月二十六,北京通州,地下23米处。

伴随着盾构机的轰鸣声,专用吊机运送着材料,几名施工人员正紧张有序地开展作业,一派繁忙的建设景象。

这里是中铁十四局京唐城际铁路运潮减河隧道的施工现场。近日,记者跟随中国行业报协会组织的2024年“新春走基层”媒体采访团来到项目建设一线,领略“大国重器”的“硬核”实力,体验工地上别样的年味。

京唐城际铁路起自北京城市副中心综合交通枢纽站,终至河北省唐山市既有唐山站,线路全长约148.7公里,设计时速200至350公里。其中,燕郊至唐山段已于2022年12月30日开通运营;北京地下段于2022年年底开工建设,计划2025年年底开通运营。

“该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加强京津冀之间的联系,有助于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带动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中铁十四局京唐城际铁路项目负责人孙立军说。

“兔爷”全速前进

“进排浆流量波动较大,气垫仓底部有积渣!”

在运潮减河隧道施工现场,中铁十四局京唐城际铁路项目盾构副经理魏哲正指挥作业人员开展施工,临近春节,他和工友们仍坚守在建设一线,为眼前这条“钢铁巨龙”顺利前行保驾护航。

“这个‘大家伙’是‘京通号’盾构机,总长约138米,总重量约3200吨,刀盘直径13.3米,是北京地区目前直径最大的高铁隧道盾构机。”魏哲介绍,该盾构机于2023年12月28日完成始发,将向前掘进1285米,计划于今年6月10日与正在建设的北京城市副中心站连通,实现全线洞通。

现场人员正在对“京通号”盾构机进行打扫.jpeg

为确保盾构机顺利通过风险源,项目部在前期确定了“少穿”和“深埋”两种方法,并在施工阶段严格控制盾构机姿态,避免机器在地下晃动得过于频繁,同时控制地层损失。

此外,“京通号”盾构机掘进线路北侧为既有京哈铁路线,平均每5分钟就有一辆列车经过,给项目施工安全带来了挑战。

“我们严格控制现场施工吊车的工作半径与站位问题,确保工程设备稳定,不对既有线路的接触网产生影响。在地下,精准规划了盾构机的前进路线,尤其是京哈铁路在运潮减河上的故城桥,盾构机需要近距离侧穿桥梁桩基,要避免施工对桩基的影响,误差控制在毫米级。”魏哲说。

在施工现场,机械表面贴着的兔子图样吸引了记者的注意。据介绍,这是“京通号”盾构机的刀盘图案,选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兔爷”形象,象征着盾构施工顺遂平安的祈愿。

“盾构机穿越高密实的中砂地层,砂层占比高达85%、石英含量达60%,加速了刀盘、刀具磨损。”魏哲告诉记者,为增强掘进能力,他带领团队用4个月做了10多份方案,对刀具合金尺寸、配置方式进行增强,可实现一次性掘进到底“不换刀”。

工地年味十足

在盾构司机室,寓意吉祥的福字窗花、色彩鲜红的灯笼,为施工一线增添了亮色,带来了年味。

记者了解到,运潮减河隧道是北京城市副中心地区的首条高铁大直径盾构隧道,也京唐城际铁路顺利贯通的“最后一公里”。为保障施工进度,今年春节,30名管理人员、170名工人将坚守岗位,共同为正月十五完成158米掘进任务而努力。

“盾构施工就像人走夜路,要想让盾构机精准地到达既定位置,唯一的支撑就是实时测量数据,我们测量员就是盾构机的‘眼睛’。”项目测量主管李维川表示,为确保隧道如期贯通,他在这个春节选择坚守岗位。

项目管理人员在节日里装扮盾构机.jpeg

采购灯笼、春联、福字,除夕夜组织包饺子、吃年夜饭、看春晚,大年初一举行趣味运动会……为了让坚守岗位的职工在工地过一个温馨难忘的春节,项目综合办公室主任刘永霞一早就筹划起了春节期间的工作。而她的丈夫,项目物资部负责人孙永磊也为春节期间的物资供应忙碌着,根据现场施工情况及物资储备情况,他与现场技术管理人员反复沟通。“必须全盘考虑,不能漏掉任何一个细节,绝不能因为物资供应不及时影响施工效率。”孙永磊说。

同样坚守在工地的,还有中铁十四局京唐城际铁路八标段项目部生产副经理刘青修。这是他参加工作10年里值守的第6个春节,今年春节,刘青修的妻子带着5岁的儿子从山东济南赶来与他团聚,在工地过个团圆年。

“虽然没法回家过年,但家人在身边就是最大的幸福。”刘青修说,“新的一年,希望项目能再创佳绩,圆满完成施工生产任务。我想对妻子说一声谢谢,感谢她的默默付出和对我工作的支持,也希望儿子能健康成长。”


编辑:张超群

审核:马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