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53个世界环境日,我国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交通运输行业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推进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可持续交通高质量发展。来了解一下交通运输节能环保新技术和新装备!
今天,两架国产商用飞机加注我国自主研发的生物航空燃油,完成首次飞行任务。本次试飞所使用的航空燃油用餐饮废油提炼而成,并以40%的比例与普通航空燃油调和。这次成功试飞,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发绿色航空技术应用取得重要进展。
多年来,长大隧道一直都是公路养护运营的“耗能大户”。四川省公路设计院公司隧道自然风节能设计技术团队发现,超特长隧道进出口气象迥异,在隧道内形成了自然风压差,同时隧道斜竖井井口和井底形成气压差,风压和气压差在洞内形成了自然风流,利用隧道内专用的节能风道,可有效利用自然风,改善隧道运营通风状况,降低风机能耗,减少碳排放,节约能源。
在浩瀚的大海上,一艘30万吨超大型原油船正在扬帆远航。这艘有着翼型风帆的超大型原油船就是“新伊敦”号。“新伊敦”号总长333米,型宽60米,型深30米,设计吃水20.5米。该船配备第二代风帆装置,具有较高的节能环保性能。
今年以来,我国燃料电池汽车应用推广加快,氢燃料电池客车、卡车、乘用车在北京、上海、广东、重庆、陕西、河北、安徽等地纷纷传出车辆交付、投运的消息。合肥市首批氢能公交在长丰县下塘镇正式上线运营,全市首条氢燃料电池公交线路开通运营;京东物流规模化投用数十辆氢能源重卡物流车,成为行业首家规模化投用氢能源卡车的物流企业;哈密市首个氢能交通场景应用工程启动运行,2座加氢站、100辆由鲲华科技配套的大运氢能重卡在伊吾工业园区先后投入使用。
2023年,由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研发的隧道照明节能系统在大漾云高速公路甸心隧道试验示范工程通过验收。该系统通过精准行车感知、智能协同控制,实现“车来灯亮,车走灯灭”。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隧道照明智能控制系统在G0615线久治(川青界)至马尔康段高速公路上成功应用。在低交通量下,能够大幅降低照明能耗,相较于同级别的分级调光回路,节能幅度可达70%以上。
近年来,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相继研发公路机动车噪声辨识系统,建立了基于道路线性工程特征的噪声影响和评估方法,提出了基于道路声景监测的鸟类生物多样性分析方法,针对性地制定噪声综合治理措施,不仅将减少交通噪声对人的影响,更志在努力减少对沿线生物的影响。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研发了基于多要素分析的港口能源与碳综合管控技术,联合天津港打造能源与碳排放综合管控平台,通过近3年的使用,天津港综合能源单耗和碳排放强度逐年降低,3年累计降幅达到7.73%,节约能源消耗1.7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1万吨。
作者 | 记者 李宁 综合新华社、“交通发布”微博、C视频、邮政快递报、中国民航报报道
编辑:翟慧
审核:连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