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美山水 乘风而行——“行在乡村 游在路上”团风见闻

2024-09-25 10:57:12 来源:中国交通报 作者:牛 聪 张梦怡 -标准+

山川叠翠色,碧水嵌珠玑。

团风,这座位于湖北省东部、大别山南麓、长江中游北岸的小城,以其丰富的历史底蕴和自然风光,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索。

日前,由交通运输部、中央网信办、文化和旅游部相关部门联合主办的“行在乡村 游在路上”最美自驾精品路线主题推选宣传活动中,有着“追风路”之称的黄冈市牛车河环库乡村振兴产业公路入围全国最美自驾精品路线20强名单,也是湖北省唯一入围此名单的路线。

这条依山傍水的美丽路,是湖北“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的一个缩影。目前,湖北省已建成农村公路27.2万公里,总里程位居全国第三。湖北省创建全国“四好农村路”建设市域突出单位3个,全国示范县22个,省级示范县56个,省级示范乡镇237个。

初秋时节,团风依旧火热,记者沿牛车河环库乡村振兴产业公路,乘风而行,实地领略沿途的魅力。

通达追风路 特色景点串珠成链

从武汉出发,驱车1小时左右,经沪武高速公路总路咀收费站出入口下高速公路,山水间一条宛若彩虹的路进入视线,这便是牛车河环库乡村振兴产业公路。

牛车河环库乡村振兴产业公路是团风县牛车河乡村振兴示范区实施乡村振兴“六大片区、五大产业”的战略项目之一,公路全长80.5公里、路宽5.5米,途经3个乡镇、9个建制村,贯穿牛车河、大崎山,共覆盖总路咀镇、贾庙乡、杜皮乡环牛车河水库的8个建制村。

为方便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好满足牛车河乡村振兴示范区产业发展需求,自2019年起,团风县交通运输局实施全长25.5公里的黄冈革命烈士陵园红色旅游公路,将多处重要景点贯穿起来,初步构建形成牛车河片区公路主骨架。2021年10月,当地启动实施新改建团风县牛车河旅游路公路项目,新改建项目连接黄冈革命烈士陵园、百丈岩景区、牛车河风景区,将其建成一条具有旅游、产业多功能的农村旅游路,“通景、链景、融景”的旅游路网悄然形成。

团风县副县长祁玉林介绍,目前,全县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541公里,农村公路铺装率、乡镇公路通达率均为100%,农村公路管养桥梁470座,2000人以上建制村通双车道公路和2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比例均达到100%。“十四五”期以来,全县累计投入资金6.2亿元,新建农村公路256公里,完成农村公路提档升级321公里,新改建危桥93座。2023年,团风县成功创建了全市首个“全域公交县”。

丰富路网结构的基础上,团风县交通运输局先后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实施了一批安防工程,完善各种交通标志、标识和标牌,全面提升该区域道路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投入运行团风港航水上安全监管中心,建成牛车河水上安全监管公务趸船和智慧港航5G信息化监控平台,充分保障牛车河区域水上交通安全。

追风路上有座由团风、黄梅两地共同出资建设的“灵润桥”,这座桥的建成,结束百丈岩村至牛车河村等4个村相邻却不能直通的历史,实现革命老区旅游资源有效整合和跨区域联动,丰富旅游景区的可玩性和多样性,进一步带动示范区村集体及周边农户增收。此外,升级后的牛车河环库乡村振兴产业公路与武汉市新洲区道观河旅游公路相串联,真正让团风成为武汉都市圈的后花园。

追风路上景点成链,团风县立足本地特色,将交通和旅游功能纳入统一规划,在牛车河乡村振兴产业路基础上,串联起包含回龙山镇、总路咀镇、贾庙乡等沿线7个乡镇36个自然和人文景观,形成了“家乡有条追风路”精品自驾旅游路线。2023年5月1日,首届牛车河乡村文化旅游节活动成功举办,当天打卡游客20万人次。2023年全县共接待游客271.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约21.1亿元。

始于自驾又不止于自驾。团风县交通运输局局长刘丹介绍,团风县交通运输局积极推进运游融合,打造“客运+旅游”,围绕风景区、红色教育基地、自然景观、美丽乡村等开通乡村旅游客运线路,串联3个乡镇和9个美丽乡村,将牛车河风景区、道观河风景区、大崎山风景区、红色教育基地、环库彩虹路、月亮湾露营基地等景区串珠成链,有效促进交旅互联互动。

路为带水为媒 产业发展活力激荡

追风路沿线景观越修越美,慕名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

在月亮湾露营基地,游客悠闲地喝着咖啡赏湖景,孩子们在书法、非遗漆扇制作、苏轼文学作品精读等专区前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基地负责人汪子云介绍,目前,基地涵盖露营、垂钓、餐饮、水上运动和研学等5个板块,自2023年5月运营以来,共接待游客近30万人次,已成为热门旅行打卡地。

谁能想到现今闲适又具有文化特色的游客中心,两年前竟是有500头奶牛的养殖场,生产废物直接排入周边水域,给当地水安全、水环境安全带来极大的影响。牛车河水库管理中心负责人介绍,当地全力推进牛车河小流域综合治理,通过“连通水系、精准治污、发动群众”等措施,积极改善牛车河水质。目前,水库水质始终处于国家三类水标准,部分水域水质达到国家二类水标准,符合居民饮用水要求。

路通了,水清了,带动当地农特产品和文旅产业发展的同时,也拓宽了当地居民的财路。

在百丈崖古民居景区,百涯泉黄酒公司总经理郑伟正热情地向游客介绍自家的黄酒,郑伟说:“黄酒的品质和口感很大程度上是受水源决定。我是十堰人,南水北调移民到黄冈后,为了寻找合适的水源做酒找了足足十年,最终把取水地选在牛车河。2021年创业初期这里还全是土路,去年‘五一’路通了,把我的财路也打通了。现在,黄酒销往全国29个省(区、市),年销量近10吨,每年收入约30万元,800平方米的新厂区也在建设中,日子越过越好!”谈及这条“追风路”和未来的规划,郑伟信心满满。

贯通产业基地348个、连接美丽乡村159个、专业合作社1053家、农村电商服务站145家,推动油茶、黄大茶、白茶、月季花等60种农特产品出山进城……出行的路连着发展的路,丈量着当地居民幸福的广度。

“追风路”上一路前行,沿途随处可见综合服务站。近年来,团风县交通运输局通过打造节点网络共享、末端线路共配、运力资源共用等方式,探索推广农村客货运、电商、邮政快递等“一网多用、一站多能、多点合一、深度融合”的新模式,实现农村“客货邮”深度融合发展。

目前,团风县建成县级物流集配中心1个、乡镇综合服务站9个、村级综合网点184个,实现建制村快递网点全域覆盖,精简和优化现有运输线路,利用现有的38条农村客运公交代运,实现“快件上公交”。为推动“土特产”出山进城,当地还定制3条城乡配送专线,按照每单0.1元补贴标准,支持邮政、快递企业主动对接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为订单农业市场主体提供专业化寄递服务。

刘丹介绍,今年1至7月,团风县农村地区快递业务量达6353.2万件,采取客货同车模式投递快递317.7万件,同比增长15.3%,增速位居全市第一。

山水好风光 精品线路魅力尽显

夜宿月亮湾露营基地,观月映水上,繁星点点,听蛙声、听虫鸣;沿大崎山森林公园步道拾阶而上,在原始森林里深呼吸,观日出、观云海,山川灵动,万物可爱。

从大崎山森林公园出发,沿着“追风路”驱车20分钟,白墙黛瓦的百丈崖古民居出现在采访团眼前。这座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的传统村落,是研究明清时期鄂东古民居的“活化石”。百丈崖古民居还沉浸式再现中式传统婚礼秀,表演传统皮影戏,现场演奏非遗曲艺等传统民俗文化,丰富游客体验。

一山一水一人文,如诗如画如仙境。

在崎山泊里旅游文化康养度假区,三三两两乌篷船泛舟水上,运动爱好者在尝试皮划艇项目,沙滩上的游客品茶,烧烤,悠闲自在。

时光里公司总经理许琴说:“以前我们团建一般都会选择从汉口去黄石,第一次来这里,这里设备新,炭火、烤炉都是度假区提供,休闲项目也更多,团建氛围很不错。”

通达的交通网将追风路上景点串珠成链,不断丰富完善的配套设施则是让游客反复“打卡”的必要因素。

团风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樊瑞介绍,为提升牛车河环库乡村振兴产业公路的畅通性、观赏性和出游体验感,团风县打造服务精品工程,沿线设观景台14个、交通驿站14个、交通厕所18个、停车场28个、充电站21个,以及可容纳160辆小型客车的停车场,在节假日及重大活动期间,可临时增设容纳500辆小型客车的停车场,沿途均设置花草绿化带、景观园等配套设施。

当地还打造“畅游牛车河”一体化信息平台助力“交通+旅游”的深度融合。平台具备景点介绍、门票预订、餐饮住宿、运输服务、特产售卖、休闲娱乐等服务功能,并可实现沿途服务区、停车区实时状况、游客接待量等信息查询,真正实现“吃住行游购娱”一部手机游团风。

团风县总路咀镇团茗茶叶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发展“茶旅融合”项目、贾庙乡“传奇庄园”发展乡村茶文化、杜皮乡“巨物钓场”大力发展水上民俗……文旅产业突飞猛进,这条“追风路”是最好的见证者。

团风县智农公司利用自然资源对自驾精品路线进行精细化建设,引来一批文旅企业投资发展旅游产业。团风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杨铭介绍,目前已连续举办2届“东坡庙会·团风乡村文化旅游推介周”活动,共引进8个重点旅游项目,总投资超30亿元,吸引近2000人返乡创业,拉动周边群众灵活就业超3000人。今年上半年,“追风路”沿线各景点共接待游客210.32万人次,游客量同比上升34.15%,经济创收超1.67亿元,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增加30.97%,团风库区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1%,高于全县平均水平。

如今,“相约武汉东·周末去团风”成为武汉都市圈越来越多人的选择。杨铭介绍,下一步,团风县将围绕这条“追风路”,打造牛车河环库湖光山色、大崎山西线生态森林、大崎山东线重峦叠翠、红色记忆人文四大景观带,科学配套特色文旅项目,沿线引进示范民宿、农家乐,打造休闲街区、夜间消费聚集区等乡村旅游新业态,将全域旅游的美好愿景勾勒成图。

编辑:牛聪

审核:郭一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