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通信中心2024年共播发海上安全信息12.9万份

2024-11-01 17:02:37 来源:中国交通报 作者:记者 李旭雅 通讯员 通讯员 张帆 彭泊儒 -标准+

11月1日,广州通信中心(广州海岸电台)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4年以来履行水上安全通信保障职责、保障水上通信畅通等有关内容。据介绍,2024年,广州通信中心通过奈伏泰斯(NAVTEX)、前向纠错(FEC)广播、单边带(SSB)和甚高频(VHF)语音等方式,共播发海上安全信息12.9万份,接收数字选择性呼叫(DSC)遇险报警和安全测试信息约31.9万次,处理安全通信385起,遇险紧急通信12起(其中83%来自南海以外海域),帮助62名船员成功获救。

履行国际海事公约

广州通信中心深刻认识到自身在履行国际文书沿岸国条款中的关键作用,主动对标公约标准,自7月19日起,新增有效航行警告简报播发及三亚台气象类信息代播发业务。通过奈伏泰斯(NAVTEX)、前向纠错(FEC)广播、单边带(SSB)和甚高频(VHF)语音等多种途径播发有效航行警告简报,提升了航行警告信息发布效率和服务质量,优化了海上安全信息播发结构,促进信息资源整合的同时持续减轻船台信息处理负担。在承担三亚台奈伏泰斯气象类信息代播发工作中通过向海南周遭海域船舶用户播发气象预报与气象警告信息,填补了该区域气象类安全信息广播业务的空白,进一步提升了南海海域航行安全应急保障能力。

此外,广州通信中心持续密切跟踪海上通信领域最新发展动态,派员随同中国海事局团组参加国际航标协会(IALA)船舶交通管理(VTS)委员会会议,牵头的《标准航海通信用语(SMCP)修订》《VTS与船舶之间的数据交换技术服务规范指南》两项部局重点议题均取得了积极成效。2024年,广州通信中心被国际组织采纳动议类提案7份,形成会议官方输出成果3份。

迭代“客服”模式培育航海保障新质生产力

为提升航海保障服务效能,2019年5月17日,南海航海保障中心率先成立全国首个海区级的航海保障用户服务中心,构建集数字化航行警(通)告播发、智慧航道运行监控为一体的全天候航保用户服务体系。

近年来,广州通信中心积极承担南海航海保障服务“总客服”职责,接受航海保障业务咨询,强化水文、气象等综合航保数据开发应用,不断推动用户诉求“接诉即办”、海上监管和航海服务“集成办”服务模式升级,主动对接服务海洋牧场和海上风电场等新业态。

截至2024年10月29日,广州通信中心通过服务中心累计发布全国中英文航行警(通)告72309份,收集智慧航道相关用户需求、咨询1021份,处理工作单1471份,按需新增修改数字航保服务143项。服务中心通过大数据分析不断为航海保障新质生产力培育提供数据支持,提升航海保障服务的整体水平。

臻善DSC统一管理

据介绍,广州通信中心自2019年4月30日起负责南海海区数字选择性呼叫(DSC)统一值守工作。五年来,广州通信中心通过提高通信效率、增强信息整合、提升应急能力逐步打造“五个统一”管理模式:一是统一值班,在值守本台全频道(甚高频、高频、中频)业务及遇险报警后续通信业务的基础上,统一值守南海海区汕头、湛江、北海、三亚、八所海岸电台中频DSC(2187.5kHz/2182kHz)及汕头、湛江海岸电台甚高频DSC(CH70/CH16),奠定集约化管理基础。二是统一工作标准,明确值守工作规程和规范化管理要求。三是统一协同联动机制,提高中心与各外埠通信中心应急反应的效率和质量,共同提高海区航海通信服务能力。四是统一信息化管理平台,通过自主研发的国产一体化GMDSS岸台通信业务控制系统,实现南海海区通信业务的一体化管理。广州中心台和海口副中心台实现中控服务器数据相互备份,进一步确保辖区水上通信畅通稳定。五是统一工作评价,探索建立并完善数字选择性呼叫(DSC)统一值守考核评价机制,形成该业务质量管理闭环。

DSC的统一管理有效提升了海区航海保障服务能力,对及时、准确传递航海保障信息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为构建更加安全、高效的海区航海环境作出了贡献。

助推政府公共服务供给

新型伴随式航行警告可视化服务是对文字版航行警(通)告信息进行的数字化再生产,可通过海事通APP和智慧海事监管系统向用户发布,实现全国航警一屏显示。

南海航海保障中心服务中心自2021年11月29日起,正式获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批复同意开展基于智慧航道的海上安全信息发布业务。2024年,航行警告可视化伴随式数字服务已接入海事通APP和智慧海事监管系统,可为用户提供更直观、更清晰的禁航区避让提示、通航规则自动提醒、风险主动判别并在电子海图上叠加显示航警等智能助航服务,有效避免水上安全事故,也为及时高效开展应急救援工作提供精准支持,从而保障用户生命财产安全。截至2024年10月29日,服务中心已通过可视化模式发布全国中英文航行警(通)告17893份。

提升交通本质安全水平

在防范化解船碰桥、商渔船碰撞等传统问题的基础上,随着海洋开发的不断深入,面临海底电缆、水上风电、海洋牧场等新业态发展给水上交通带来新的安全挑战,广州通信中心多措并举保障桥梁水域通航顺畅,从根本上提高了水上通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一方面,利用智慧航道系统,强化自动提醒、智能助航、风险判别等操作,引导船员掌握桥梁防碰撞相关的航行警(通)告信息,保障船舶安全通航。另一方面,自主研发《双保护桥墩防撞装置》项目并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推动国产水上通信设备开发应用,实现水上安全信息播发和通信手段的多样化,进一步确保桥梁水域通信的安全畅通。同时,做好7×24小时遇险安全值守与海上安全信息播发工作,为船舶提供不间断服务。

此外,广州通信中心聚焦深中通道、港珠澳大桥及辖区重要桥梁水域,联合珠海、中山等地海事部门开展水上联合巡航行动,开展水上无线电干扰源查找、违规设台排查、电磁环境监测评估等工作,重点监测桥梁水域的VHF、AIS等无线电信号,确保海上交通支持服务系统效能正常。

编辑:李旭雅

审核:连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