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艘百米长的钢铁巨轮停泊在海域上,甲板上两个巨型抓斗格外引人瞩目。挖泥抓斗船“金广”正在厦金大桥(厦门段)工程快马加鞭实施疏浚、清淤作业,施工栈桥宛如长龙卧波,颇为壮观……
“中交广航局承建厦金大桥(厦门段)工程项目A1、A2标段疏浚工程,‘金广’目前正在A2标段施工,施工主线包括刘五店航道桥东侧非通航孔桥、金通航道桥、欧厝互通主线桥等,疏浚总面积约为193.8万㎡。”项目经理李华源介绍。
被誉为“世界第一抓”的“金广”隶属于中交集团旗下中交广州航道局有限公司(简称“中交广航局”),厦金大桥(厦门段)工程属国家重大战略工程,是福建省、厦门市重点工程,也是国家公路网规划中高速公路联络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路线全长约19.615公里。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厦门本岛联系翔安机场最便捷的通道,为建设对外开放、协作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提供有力的交通保障。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挖泥抓斗船,“金广”配备斗容量200m3和136m3两套液压抓斗,抓斗起落间最大可完成200m3海底清淤,能将一个标准篮球场填高半米;船舶总装机功率达8385千瓦,最大吊重达690吨,相当于吊起14辆重型坦克。
“A2标段疏浚工程全长3公里,施工海域土质复杂、水域狭窄、来往船舶多、潮差大和水流急。被誉为‘疏浚利器’‘破岩金刚手’的‘金广’发挥‘挖得快、精度高、生态友好’优势,提升施工效率和安全性。”“金广”船长刘正谦说。
“金广”在厦金大桥项目遇到的最大“拦路虎”是初到A2区域时的浅滩作业,A2标施工区位于“厦金航道”东侧浅滩水域,低潮时,95%以上范围露出水面2米,施工过程中稍有不慎,便有“搁浅”的风险。如何解决浅滩作业难题,成为横亘在项目部和“金广”团队面前的首要挑战。
针对这一问题,项目团队采用“喇叭型+∑型”分区疏浚施工工艺,如同打通任督二脉,让船舶可施工时间从每天不足12小时,提高到实现24小时昼夜不停施工,成功克服“零水深”挑战。
与此同时,“金广”充分发挥“世界第一抓”优势,采用钢桩无锚缆定位,实现短距离自主移动,提升船舶的机动性。当潮水较高时,“金广”只需5分钟时间就能直接进入浅水区展开作业;当潮水不足时,可以快速脱离浅水区,规避船舶搁浅的风险。
据介绍,项目部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对所有项目参建人员开展全面系统安全培训,把好安全生产“第一关”……据最新数据统计:本年度累计开展月度安全环保检查、船舶进场前检查、有限空间、船舶消防安全等专项检查达47次,检查船舶218艘次,排查并督促完成整改安全隐患1263项,整改率达100%。
“防污帘是必须设的”“考虑噪声影响,坚决不能选择爆破”……“施工区域临近中华白海豚保护区、文昌鱼外围保护带,要保护周边海域的清洁与生态平衡,为白海豚守好一方净水。”项目党支部副书记张庆波说,从项目进场之初就确定“防污帘安装不留死角”策略,在施工区域布设防污帘,力求降低泥土对水域的污染;利用“金广”疏浚时抓斗闭合后垂直上升优势,降低对海水扰动和减少泥沙对水污染。
编辑:李旭雅
责编:
审核:连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