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家湾收费站“一站一特色”建设纪实

2025-06-19 16:26:47 来源:中国交通报 作者:吴乐乐 -标准+

公路路网的枢纽节点上,芦家湾收费站正以别出心裁的“一站一特色”实践,打破传统收费站的刻板印象。这里没有机械重复的收费流程,而是处处涌动着团队共创的温度——三分菜园里的协作脚印、艺术井盖上的斑斓色彩、废旧轮胎的创意重生、文化展厅里的灵感碰撞,每一个角落都镌刻着“以站为家、以创为魂”的团队印记。全体职工以“环境美化+文化赋能+机制激励”三位一体的模式,让特色建设与团队凝聚力同频生长,勾勒出窗口服务的全新画像。

田园耕心:小菜园里的“家文化”萌芽

院子的三分菜园,是职工们亲手开垦的“心灵绿洲”。有经验的职工主动担当“园艺顾问”,带着其他同事们翻土施肥,用废旧木板制作了刻着“班组责任田”的标识牌,各小组轮流照料,浇水、驱虫、搭架成了轮岗间隙的“团队协作课”。当第一颗辣椒挂上枝头,大家开始期待成熟的喜悦,从播种到收获,汗水浇灌的不仅是蔬菜,更是“以站为家”的认同感。

变废为艺:轮胎与井盖的创意

二十个废旧轮胎在收费车道旁“变身”:收费班组用各种色调绘出“高速动画”,没有专业画具,缺乏绘画基础,美术爱好者的职工们便利用下班时间当“老师”,带着大家从勾线学起。与此同时,院子里的井盖成了“地下画廊”:有的被画成灵动的章鱼,有的化作万能的哆啦A梦……这场全员参与的“创意改造”,让职工们在挥毫泼墨间发现了彼此的闪光点,曾经隔着岗亭的同事,如今成了并肩创作的“艺术搭档”。

文化聚能:展厅里的集体灵感闪光

推开“职工文化展室”的门,仿佛走进一场充满烟火气的艺术展:天花板悬挂着职工手绘的油画伞,伞面绘着四季风景;二十四节气主题的飞机盒被重新涂染——雨水节气的盒面是用棉签点染的雨滴,冬至盒面则是勾勒的饺子图案;角落的展台上,职工们用各种材料制作的手工作品琳琅满目,无一不彰显着“平凡岗位出创意”的团队精神。这里每月都会举办“故事会”,职工们带着手作分享创作灵感:“飞机盒上的麦穗,是想让司乘看到丰收的希望。”文化展览室不再是冰冷的陈列空间,而成为团队情感共鸣的“能量场”。

机制聚力:星级考核激活团队“内驱力”

为让特色建设持续“保鲜”,站区创新推出“双线考核+星级激励”机制:线上通过小程序对职工每月进行业务小考和服务质量评分,线下每季度开展“业务”考核,成绩优异者奖励当月星级,获得星级奖励的职工不仅能登上“荣誉墙”,还可享受站内“创意基金”支持(如购买绘画材料、手作工具)。这一机制让“被动执行”变为“主动创新”,机制的“指挥棒”不仅规范了管理,更让每个职工感受到个人价值与站区发展同频共振。

从菜园里的协作脚印到展厅里的创意火花,芦家湾收费站的“特色蜕变”,本质是一场团队精神的重塑。当职工们亲手将工作环境雕琢成“家”的模样,当创意与考核让每个人都成为站区建设的“主人翁”,收费站不再是机械运转的服务单元,而成为承载梦想、孕育温暖的精神坐标。未来,这里将继续以“人”为笔,以“心”为墨,让“一站一特色”的故事,在公路上延伸成最生动的团队注脚。

编辑:郭志萱

责编:李家辉

审核:卫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