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大脑”让低空空域管理看得清、算得准、管得住

2025-07-09 16:16:06 来源:中国交通报 作者:记者 张梦怡 -标准+

7月8日,2025空天信息大会暨中科星图生态发展大会在合肥举办,专家学者围绕低空经济发展与安全展开深入探讨,为我国低空经济的未来发展路径勾勒出清晰轮廓。会上,中科星图发布“一体两翼”空天信息创新产品矩阵等相关成果,也为破解低空经济发展中的监管难题提供了新思路。

当前,低空物流、低空旅游等新业态正在快速兴起。据《2024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目前全行业注册无人机共217.7万架,全年无人机累计飞行小时2666.7万小时。中国民航局预测,到2035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5万亿元,无疑将成为下一个拉动经济增长的潜在“新引擎”。

巨大发展潜力下是对安全监管的严峻挑战。目前,我国低空运行面临空域资源利用效率低、“黑飞”隐患突出、无人机技术可靠性待验证、数据安全与隐私风险等问题。若百万级无人机同时运行,传统空管模式难以应对。

“低空经济可以借鉴运输航空的发展经验,制定相应的适航标准。”民航空管领域资深专家、中国民用航空第二研究所原党委书记张瑞庆指出,应加快突破自主避障、高精度导航、反制技术,借助超算+AI、低空云等建立相应的数字底座,优化航线规划、碰撞预警,为百万级无人机进行仿真测试,实现动态空域米级甚至厘米级网格化管理。同时,要探索区块链技术在无人机监管上的应用,确保飞行数据不篡改。

低空融合运行态势日渐复杂多变,形成以自主运行为核心的智慧空域管理,将是打破发展瓶颈的关键。蓝天实验室主任向锦武表示,以开放数字飞行规则和空域管理信息化建设为基础的智慧空域管理,可以解决跨层级、跨地区、跨部门、跨体系的数据共享问题。“地方政府要参与适飞空域划设,合理设置地面管控范围,协调军队、民航等其他管控需求方,精简管控范围,依托技术措施优化适飞空域,把适飞空域贯通连片。”向锦武说。

“低空飞行活动涉及不同监管部门,建立低空中台可以实现各个政府、部门间的协同联动和监管,保障低空交通有序运行。”中科星图低空云科技有限公司低空研究院院长孙俊认为,低空经济发展要先解决“谁来管、怎么管、管哪些”的问题,建立健全的制度体系,同时要通过技术更新迭代完善低空基础设施,形成完整的生态体系。

就在此次大会上,中科星图发布了包括低空规划平台、低空智联网平台、低空飞服平台、军地民协同平台以及一网统飞平台在内的五大平台体系,涵盖了低空规划、安全保障、协同监管、飞行服务、场景应用的全链条。该平台体系已搭建全国50多个重点城市的数字孪生城市底座,并将获取到的气象、通信、地形、建筑、其他飞行物等不同数据与空域网格精准关联,形成四维空域网格地图,解决低空经济“看得清”“算得准”“管得住”等问题,为飞行管理服务计划提供决策依据。


编辑:张梦怡

责编:张梦怡

审核:连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