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吊夫妻 高空守望

2025-09-10 10:43:08 来源:中国交通报 作者:​侯嘉宝 刘春俊 -标准+

晨曦微亮,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北站项目部宿舍区的灯火渐次熄灭,工人们陆续走向工地。人群中,40岁的塔吊司机刘章艳与丈夫王强一前一后,迈向矗立的塔吊,共赴“高空之约”。

南京北站作为沪渝蓉高铁重要枢纽,是南京目前唯一集高速铁路、城际铁路、普速铁路于一体的国家级重点工程。在这片忙碌的工地上,刘章艳与王强这对“塔吊夫妻档”,用14年的技艺与相互扶持,在36米高空书写着劳动者的浪漫与坚守。

刘章艳负责操作的6号塔吊,钢架笔直耸立,机械臂在晨光中舒展。她手脚麻利地沿斜梯向上攀爬。不足两平方米的驾驶室里,柜子上的全家福格外显眼,照片中远在云南楚雄老家的一双儿女笑容灿烂。

“左微调,慢一点……好,落!”手持操纵杆的她目光如炬,通过对讲机与地面指挥紧密配合。数吨重的钢筋、模板在她手中“化重为轻”,误差始终控制在厘米之间。“吊装不只是技术活,更是心细活。”这是她常挂在嘴边的话。

傍晚7点,王强提着饭盒出现在塔吊梯架尽头,这是夫妻俩一天中难得的共处时光,他们会一起检查设备、交流当日操作细节,有时并肩坐在驾驶舱外,望着晚霞中的工地吃顿简餐。“今天吊了多少钩?”“没数,但都很稳。”

如今熟练操作塔吊的王强,最初竟是个“恐高户”。“一开始看到高层塔吊就发怵,只能先从低层学起。”王强回忆,是刘章艳的鼓励让他慢慢克服恐惧,“她总说‘慢慢来,我陪着你’,还会把自己的操作技巧拆解给我看。”在妻子的陪伴与指导下,王强不仅考取了塔吊操作证,还成了能独当一面的司机。

“现在我俩虽不在同一台塔吊,但抬头就能看到对方的机械臂,心里特别踏实。”刘章艳说。

对刘章艳而言,塔吊操作不仅是谋生技能,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南京北站主体封顶时的一次关键吊装让她难忘,她需将一块巨型预制板精准吊至毫米级误差的位置。“当时心里也紧张,但越紧张越要稳。”她与地面指挥反复确认参数,调整吊臂角度,最终一次吊装成功。当地面工人顺利固定构件时,这位常年冷静的女司机忍不住在驾驶舱里挥了挥拳头:“那一刻,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在以男性为主的塔吊岗位上,刘章艳从不回避“体力更辛苦”的现实,但她更相信女性的优势:“细腻和耐心是我们的‘隐形工具’,每次吊装我都习惯多看一眼、多确认一次,地面指挥总说我的落点最稳。”14年来,同事们的尊重、老师傅的耐心指导,让她在高空战场有了归属感,“遇到技术难题,大家会一起分析,整个团队像家人一样。”

工地生活忙碌,夫妻俩最牵挂的还是儿女,刘章艳的手机里存满了孩子的照片。“想孩子吗?”面对提问,她笑着望向远处正在建设的站房:“看着车站一天天变高、成型,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长大。”她和王强有个共同的心愿,等南京北站建成,一定要带孩子来这里,指着站房告诉他们:“这是爸爸妈妈曾经奋斗过的地方,这里有我们的汗水。”

夜幕降临,南京北站的塔吊亮起信号灯,如星辰点缀在钢铁森林中。刘章艳结束工作走下塔吊,回头望去,丈夫操作的塔吊仍在夜色中有序运转。钢筋铁骨间,两个忙碌的身影,让冰冷的建筑有了心跳,让高空有了温度。

编辑:董子莹

责编:张雅凌

审核:韩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