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行业数字空间”入选全国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典型案例——中国船级社构建安全可靠数字新生态

2025-09-23 14:39:37 来源:中国交通报 作者:李思颖 -标准+

近日,由交通运输部推荐、中国船级社(CCS)申报的“船舶行业数字空间”成功入选全国56个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典型案例,并在国家数据局主办的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数据基础设施主题交流活动”上作专项成果发布及展出。

随着通信技术和工业数字化、智能化的不断发展,船舶行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数据孤岛、协同效率低、数据安全风险等诸多问题。如何在这场数字化的浪潮下率先把握时机,改变传统生产经营模式,充分发挥数据共享流通优势?中国船级社“船舶行业数字空间”为行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

以场景为抓手 解决行业痛点

“申请办理船舶国籍证书、船舶检验证书和船舶营运证,以前办理时间大概需要7个工作日,但是这个平台上线之后,现在大概一天就能办好,相当于节省了6天时间,可以帮我们节省300万元的企业成本。”海南微笑天使海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莫伟宇激动地说。海南自由贸易港国际船舶移籍登记“一事联办”信息共享平台上线运行以来,收获了不少船东的点赞。

通过信息共享平台,海南海事部门与中国船级社即时共享船舶登记证书和检验证书信息,交通运输部门也可以通过平台获取相关证书信息。为航运企业办理船舶移籍登记手续时,可以免于提交部分申请材料,材料减幅达70%,同时减少材料人工核验时间。此外,还可实现船舶移籍登记事项同步办理、并联审批,减少整个船舶移籍登记业务流程中的冗余等待时间,进一步提升船舶移籍速度,审批效率提升超90%,为航运企业节省大量的时间与运营成本。

这只是“船舶行业数字空间”的一个具体应用场景。据了解,“船舶行业数字空间”运用区块链、工业互联网、数据隐私计算等前沿技术,在生产、检验、能效和应急等方面显著提升效率。

据悉,截至目前,“船舶行业数字空间”通过船舶“一码通”编码及共识体系完成7000多艘入级船舶和近1000万件(套)产品的数据标识关联;利用船舶数据共享平台、工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和数据存管隐私计算平台实现44个业务场景、2000余万发码及5200余艘营运船舶能效数据服务;达成70余项服务及解决方案的提供,实现跨系统、跨部门、跨地域的可信数据共享环境、算力资源和数据安全的保障。

“1+3+N”协同模式 助力数据安全流通

船舶工业是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船舶工业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一直以来,中小船厂普遍缺乏数据安全意识,大型船厂担心数据共享安全问题。

中国船级社秉承安全、环保,为客户和社会创造价值的宗旨,以“政府信任、行业满意、国际领先”为发展目标,坚守行业公正、独立、第三方的身份,积极为行业数字化产业升级和产业数字化改造作出贡献。

“中国船级社紧密围绕国家数据局数据空间建设指引,遵循‘三统一’要求,运用区块链、工业互联网、数据隐私计算等前沿技术,创新构建‘1+3+N’数据协同模式,致力于打造一个引领行业数字化发展,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共享数据平台,为行业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和现代航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船舶行业数字空间项目负责人徐毅介绍,中国船级社率先提出在船舶行业中打造数字空间这一理念,以场景为抓手推进应用,为业界提供数据安全流通的解决路径。

当前,“船舶行业数字空间”已成为中国船级社牵头成立的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数据联盟的实际载体,目前有会员单位100余家,发布行业应用40余项,充分发挥“1+3+N”模式,为行业相关单位推广数字建设相关成果,促进船舶数据产业的生态建设。

“船舶行业数字空间”实现以船舶行业数据要素驱动的产业变革与数字化转型;带动行业科技、低碳、绿色创新,从底层解决因缺乏行业数据支持而造成技术与应用研发困难的卡脖子等问题;提升船舶行业数字化能力,进一步赋能各企业在智能船舶、智能制造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提升产业能级;空间通过建立生态规范和数据分类分级标准,实现跨行业跨地域的数据汇集与融通,解决数据权属及跨境流动等问题,带动数字新产业聚集,促进整体船舶产业从生产型向服务型转变,扩大我国船舶产业在国际的影响力。

“船舶行业数字空间”是中国船级社落实数字船级社建设的具体举措。下一步,“船舶行业数字空间”将继续面向行业提供更加多元的服务及应用解决方案,为促进船舶数据产业的生态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编辑:李思颖

责编:蒋利

审核:姜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