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港口烟台港:纵横“灰度世界”,守护“海上生命线”

2025-10-09 15:28:15 来源:中国交通报 作者:修竹 王景 李欣兰 -标准+

在烟台至大连的“鲁辽黄金水道”上,每天客滚班轮穿梭不停,运载着旅客和车辆。随着山东港口一体化改革发展,如今的烟台港客运公司发展为“三地五站”,年进出口航班近万艘次,旅客运量约300万人次、滚装车运量近130万辆。

人流车流的不断增加,安全成为重中之重。这其中,有个不为人熟知的岗位——车辆安检分析员,他们每天面对滚装车辆过检生成的黑白影像,在这片“灰度世界”中,查找可疑货物,捕捉威胁安全的蛛丝马迹。

国庆中秋假期期间,在山东口岸客滚运输业务量最大的客运枢纽——烟台港客运站,人流车流骤增。在车辆安检处,开辟了7条通道,车辆排起了长龙。“图像这片区域颜色明显偏深,很可能藏有液化品。”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获得者,安检员朱宝,正俯身于滚装车辆安检图像前,目光如鹰隼般锁定屏幕。他指尖悬停,语速平稳,仿佛一位在影像迷宫中从容巡行的猎人。

“每道阴影背后,都是几千个家庭的团圆路。”从2009年入行,16年来,师父那句沉甸甸的话至今仍烙在他心上。他就像个“守望者”,以高度的责任心,将“安全是1,其他是0”的信条深深刻入骨髓。

客运站值班主任吴晓辉介绍,受“国庆+中秋”双节叠加8日假期拉动,“十一”期间民众出行意愿强烈,尤其在多条新增新能源运力带动下,拉动鲁辽水路客运航线旅客和轿车迎来大幅增长。公司提前与船公司对接,芝罘湾、龙口、蓬莱港区共投入19艘(载客航班11艘、载车航班8艘)大型客、货滚船舶按照“人货分离”的要求运营,每日可提供2.3万个客位和3000个车位,充分满足高峰期旅客和车辆出行需求。

“高峰一天的车流达2000辆。”朱宝说。旅客和车辆的增加,特别是很多航班集中在夜间,给车辆安检带来不小挑战。像桶状物、瓶装物、袋状物、压力容器等,是他们重点分析的图像。在笔者看来黑乎乎的成片影象,在他们的眼里却能辨别不同的亮度、纹理、颗粒感等特性。“有一次,我在图像中发现夹层阴影异常,司机坚称‘只是机油’。”朱宝向笔者讲述了一次惊险的查验经历,“开箱后,我们发现了易燃易爆品。那一刻,我的手是抖的。”在他看来,安检工作无异于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一次误判,就可能酿成不可挽回的灾难。”截至目前,他已完成十万余台车辆安检,始终保持“零事故”——这不仅是数字,更是筑在鲁辽黄金水道上的一道无形安全屏障。

在朱宝办公桌上有本边角磨损严重的笔记本,不同颜色标注分明。“液体危化品色深如泼墨,烟花爆竹散点似星群……”这本凝结十六年心血的“灰度密码”笔记,总结出通用口诀“四阶灰度辨材质,轮廓切线断真凶”,详细记载了300余种危险品特征,让他练就了“看图识物”的本领,多次在普通货物中识破易燃易爆品。2020年,朱宝在全国交通运输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亚军。

笔者了解到,为应对人流车流高峰,客运公司提前制定了详尽的“十一”黄金周服务保障方案。为保障航班、客流密集的烟台港客运站岗位人员充足,9月28日至10月8日,客运站内部取消调休政策,灵活调整班次岗位配置,每班次由平均40人次增加至60人次,安检培训服务中心每日4-6人、机关每日2人参与客运站上午和夜间高峰航班作业。

此外,为提高效率,公司全面应用客滚安检异地“云监察”和滚装车辆安检AI智能判图等智能化保障手段。山东口岸第一批滚装车安检分析员王鑫介绍说:“我们提供了近10万张车辆安检图像用于AI学习,目前系统能初步分辨桶状物、瓶装物、袋状物、压力容器等可疑物,可以有效辅助安检员提高工作效率。”

在烟台港轰鸣的滚装车流中,朱宝和他的同事们静默地守护着“鲁辽黄金水道”的安全通道。他们没有豪言壮语,却用无数次的坚持,将车辆扫描图背后的风险一次次化解于未然。

“灰度世界”里的守望,是平凡岗位的坚持,亦是信念与责任。“虽然我们成年累月看的是灰度,但我们仍然能通过奋斗成就价值绽放,让人生出彩!”朱宝说。

“灰度世界”也能出彩!如今,朱宝倾囊相授自创的“望闻问切”工作法、“定判复核”扒车法等绝活,带出的徒弟中,已有4人获评“山东省技术能手”“山东交通工匠”。这支队伍里,各类人才不断涌现,如同簇簇火苗,汇聚成港口青年技能成才、守护安全的奋斗火炬。他和团队,在这屏幕方寸与浩瀚海疆之间,一尺一寸地刻量出那条守护“海上生命线”的安全刻度。

编辑:徐浩田

责编:蒋利

审核:姜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