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黄金通道动脉奔涌

2025-10-22 10:02:32 来源:中国交通报 作者:王忆晴 -标准+

潮涌丝路,风起天山。金秋九月,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一片繁忙景象,这座地处亚洲大陆腹地的城市,正源源不断地将“中国制造”运往世界各地。

三年来,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核心区建设,使新疆成为向西开放的桥头堡,这是发挥新疆区位优势、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富民兴疆的重要部署。新疆铁路积极践行“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初心使命,在畅通中欧班列西部通道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书写了优异答卷。

今日之新疆,一列列繁忙班列,犹如穿梭在边疆的丝带,以蓬勃的活力和丰盈的货物,呈现出经济发展的新脉动。以“一带一路”核心区为支点,新疆铁路不断强化政治责任和使命担当,深度融入国家双碳战略,共建“一带一路”和向西开放的桥头堡。新疆正以更自信,更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

截至目前,陆港区已开行班列线路21条,通达欧洲,连接亚洲,形成了多点多向的班列开行格局。连通欧亚大陆的“钢铁驼队”,有力保障了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而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也正在重塑内陆开放经济的新逻辑。

向西开放的桥头堡

在陆港国际联运大楼,乌鲁木齐物流中心乌西营业部货运值班员杜宁宁正带领新分大学生参观。

“我始终牢记殷殷嘱托,依然坚守在国际联运的岗位上。”回想起当时的场景,杜宁宁仍难掩激动之情。讲解完,杜宁宁回到工作岗位,打开“排摸服务问题,提升服务质量”典型问题对策表。针对前期发运化工产品时客户盖章环节繁琐问题,杜宁宁把该问题纳入到本周典型问题表里。

乌鲁木齐铁路物流中心结合客户发运需求、服务需求,开展“排摸服务问题,提升服务质量”活动,从点滴做起,从细节处着手。根据现场实际,该中心乌西营业部将问题迅速整改,为客户减去不必要的环节。这些年,集团公司各个物流中心持续完善的服务经营理念,造就了客货协同发展不断完善的人流、物流、信息流,为新疆经济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作为全国五大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之一,中欧班列(乌鲁木齐)集结中心从无到有,琳琅满目的物品交互频繁,逐步成长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标志性项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年来,依托独特的地理优势,全方位推进外向型经济发展,“一带一路”的“黄金价值”持续释放。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已成为探索高水平服务对外贸易的“试验田”。乌鲁木齐物流中心乌西营业部经理张兴川说道:“现在的效率已经远比三年前提质升级。”

新疆铁路牢记嘱托,勇担铁路使命,将企业发展的开放战略深度融入国家向西开放的总体布局中。2022年以来,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累计发运中欧(中亚)班列3500余列,班列开行总数逐年上升。2025年上半年,发运中欧(中亚)班列585列,占全疆发运总数的88.4%。

跨越山海的“大联通”

深秋的阳光洒在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货场里,巨大的龙门塔吊正在装运“天山号”集装箱,一批来自浙江的汽车、汽车零配件、日用品等货物,即将伴随着汽笛长鸣,从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驶向口岸,最终到达阿拉木图。中国制造“坐着”火车直奔国外,这是无数个中欧(中亚)班列的缩影,成为连接东西方经济交流的桥梁。

“天山号”多式联运品牌创建于2023年,构建集铁、公、空、海一体的国际化现代物流综合服务体系,全程时刻表班列开通,运行时间压缩超60%。今年推出“天山号”的“集结中转运输”服务充分发挥资源整合优势,实现全程物流化,每组货物为客户节省约1713元成本,运输时间缩短48小时,较普通班列时效提升20%。通过深化互联互通合作,不断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历时70年,新疆已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

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新疆正加快打造亚欧黄金通道和向西开放桥头堡。目前,经新疆出境的中欧(中亚)班列累计开行超过10万列。随着新疆高质量发展,货物品类也从最初的电子产品、打印机、笔记本电脑等,扩展到如今的汽车及配件、新能源汽车、日用百货、木材等200余种,为其他国家经贸往来搭建高效物流通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抢抓共建“一带一路”的战略机遇,聚焦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全面加快“一带一路”核心区、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高质量建设。

新疆铁路锚定在国家全局中的战略定位,努力践行国企责任。霍尔果斯、阿拉山口口岸站积极构建行车、货运、装卸一体高效联动机制,持续提升精准化运输生产组织水平,彰显“黄金通道”价值,助力由“通道经济”向“产业经济”快速转型。

2023年推出的“天山号”多式联运品牌班列累计开行突破1000列,搭乘“钢铁驼队”出境的主要货品琳琅满目,包括钢材、服装百货、建材等200多个品类。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中欧(中亚)班列以稳定、高效的物流服务支撑着全球产业供应链畅通。中欧(中亚)班列开行数量呈现逐年增加和供不应求之势,新疆各产业之间形成了业务互补的良性发展态势,产业集聚高地的发展趋势正逐步凸显。

多部门协同打造“黄金通道”

8月8日17时,一列满载日用百货、汽车配件的中欧班列从霍尔果斯国境站驶出,开往德国汉堡。今年经霍尔果斯国境站通行的中欧(中亚)班列数量较去年提前46天突破6000列大关。一个月后,阿拉山口国境站今年通行中欧(中亚)班列超5000列,同创历史新高。

口岸站加强与海关等部门协同作业, 通关成本持续下降,高效协调中欧班列通关审核、优先查验、换装放行等环节,积极推广应用“铁路快通”铁路通关模式,实现了班列快速通关,助力新疆对外经济高速发展。班列通关时间从12小时压缩至最短4小时。

如今,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一片欣欣向荣,各功能板块协同发力,政策红利深度叠加,多式联运体系高效运转。这背后离不开铁路经济大动脉的组织高效运行。新疆铁路统筹运输组织,以保障中欧(中亚)班列畅通运输为重点,加大运力投入,主动挖潜提效,实施货运业务集中办理“一站式”服务,开创中欧班列“集拼集运”业务模式,吸引越来越多的跨境企业项目到此开办业务,加速产业集聚和落地。积极开行陆海新通道,为“一带一路”建设注入新动力,也为新疆对外开放新局面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

新疆铁路根据货物装车需求、列车运行图及口岸站运力情况,及时提供相应车种配空,制定每日、每周的装车计划,压缩装车时长,明确各车次的货物种类、辆数,制定相应日班计划,通过阶段计划进行调整,重点盯控运输组织过程,确保列车正点发车,提高运输效率,在保障中欧、中亚班列等国际物流通道的畅通发挥关键作用,实现货物"快装快卸、快进快出"。2024全年,陆港班列累计装车24822车,共计497列。

当下,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已然成为丝绸之路核心区的“冉冉之星”,越织越密的铁路网深入联通亚欧大陆桥,将会为新时代中国与世界的经济发展迎来更加美好的机遇和光明的未来。

编辑:董子莹

责编:张艺言

审核:韩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