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观察 “反内卷”释放交通运输新活力

2025-10-23 14:13:42 来源:中国交通报 作者:​本报记者 韩光胤 -标准+

“内卷式”竞争,一种低质低效的不公平竞争,扰乱市场秩序,内耗发展活力,不少行业和企业深受其害。

2024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之后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多次强调部署、高位推进。

近段时间,道路货运、网约车、快递、民航领域也纷纷开展“反内卷”行动——陕西省西安市交通运输局要求网约车平台严格遵守价格法规,切实维护各方权益;广东省快递企业上调发货价,推动商家、快递企业和消费者三方利益合理分配;多家行业协会在“反内卷”倡议书或行业自律公约中,倡导企业严格遵守价格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规定,共同维护市场秩序。

“反内卷”,为交通运输相关领域转型升级带来新机遇、释放新活力,但在推进落实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也不小。本报记者通过采访调查,梳理“内卷式”竞争的突出表现、背后成因以及开展“反内卷”的具体行动,探究如何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近期和远期的关系,进而有序、有力、有效整治行业“内卷式”竞争。

增量难增收 旺丁不旺财

9月,西安学生白冰迎来了开学季,他每周末乘坐网约车往返于家和学校之间。“我从家到学校,不到9公里,叫网约车也就十三四元。”白冰感慨,相比出租汽车,网约车的价格便宜了近一半,让他省了不少交通费。

白冰打开某出行平台App,向记者展示叫车界面,体育馆地铁站C口至西北大学南门,行程预计8.4公里、23分钟,共有5种车型:惊喜特价13.6元、特惠快车15.5元、超值出租汽车“一口价”17.8元、出租汽车打表预估21元、XX快车预估22.3元。

白冰告诉记者,通过参与“一口价”等网约车低价营销活动,再叠加平台补贴,日积月累能省不少钱。然而,白冰直言,网约车平台低价营销活动有时也会产生乱象,前不久他乘坐网约车就曾遇到司机拒开空调、开空调要加钱的问题。

0.5元一对的头饰品、5元3双的袜子、20元1件的POLO衫……近年来,伴随大量低价商品流通,电商快递进入“低价走量”的发展阶段。“今年‘卷’得最厉害的时候1票0.8元,真的是收得多亏得多。”一位来自浙江义乌的电商快递从业者告诉记者。

义乌是我国重要的小商品集散地之一,在电商市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当地快递企业为了扩大市场份额,不惜以低价争夺客户。今年上半年,义乌0.3千克以下电商快递价格最低为0.8元。

价格战让当地快递企业陷入“量增利减”发展窘境,一系列不良连锁反应随之而来:快递员的派送费长期在低位徘徊,快递网点的盈利空间不断被压缩。中国快递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快递价格越来越低,企业利润越来越小,就只能在服务环节省成本。派送员服务跟不上,消费者投诉越来越多。

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网约车平台、快递公司、民航企业大量投入资源,行业整体收益却未同步增长,出现量涨价跌现象;道路货运企业面临需求不旺、效益下滑的困难。这些领域具有“内卷式”竞争的典型特点——低价竞争、同质化竞争、低水平竞争。

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一些货运企业和货车司机为了争夺有限客户,不惜采取低价竞争手段,影响市场秩序。河北货车司机李小军告诉记者,从新疆库尔勒拉一车设备到江苏无锡,正常运价一般为2.1万元左右。但在道路货运价格持续走低的背景下,部分货运企业和司机为了返程不放空,最低报价只有1.6万元。

前不久,多家快递企业发布今年上半年财报,一面是业务量增长,另一面是净利润缩水。如圆通速递,快递业务量为148.6亿件,同比增长21.8%,归母净利润为18.3亿元,同比下降7.9%。“快递技术的同源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产品和服务的同质化,意味着行业难以差异化竞争。快递市场‘量增利减’,是行业同质化竞争的结果。”中国快递协会一位不愿具名的负责人表示。

“‘内卷式’竞争主要集中在低水平服务环节,往往难以平衡市场主体各方利益。以网约车为例,行业‘内卷式’竞争主要集中在‘一口价’等低价服务方面,这一营销模式有利于网约车平台扩大市场,并为乘客节省出行成本。可问题在于,低价导致网约车司机这一市场主体利益受损。”交通运输部管理干部学院教授张柱庭说。

“不卷价格就卷铺盖”

“内卷式”竞争,让不少企业陷入了“不卷价格就卷铺盖”的两难之中。业内普遍认为,这其中有市场规律的影响,也存在体制机制不完善的问题。

记者发现,道路货运等交通运输传统领域“内卷式”竞争的根本原因在于供需不平衡。

在前不久举办的2025第五届运力发展大会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路货运分会发布的《2025年中国公路货运发展报告》(简称《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公路货运市场价格总体低迷,年均运价较上一年下降2.7%。长期来看,货运市场供过于求的问题在短期内难以改善,挤压运价上涨空间。

《报告》显示,个体司机月均纯收入在5000元至8000元之间的占比最高,达到27%,超过半数个体司机月均纯收入在5000元至1万元之间。同时,日均驾驶时间12小时及以上的个体司机占比达到35%。在市场供大于求的背景下,不少货车司机认为“付出与收益不成正比”。

“根据我们的统计数据,今年运价与去年同期相比出现两位数下降。这背后反映出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供给过剩、需求疲软导致价格承压。”G7易流创始人、总裁张景涛在2025第五届运力发展大会上分析说。

在网约车等交通运输新业态领域,“内卷式”竞争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供需结构性矛盾。

根据交通运输部统计数据,截至今年9月30日,全国共有393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取得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环比持平。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系统9月份共收到订单信息7.58亿单,比去年同期9.89亿单下降了23%。值得注意的是,在9月订单量前10名的平台中,仅有5家订单量较上一个月保持正增长。

在市场红利逐步降低的同时,多地发布网约车行业风险预警。8月,河南省开封市交通运输局发布的《关于从事网约车行业的风险提示》显示,行业收入持续下滑,部分网约车平台单车日均订单量不足20单,空驶率达到51%,日均流水收入不足200元的司机占比超过65%。

“随着网约车行业发展进入成熟期,产品品质、服务模式趋同,部分企业采取价格战的竞争模式,争夺更多市场份额。当前,网约车等交通运输新业态出现‘内卷式’竞争,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供需出现结构性矛盾。”长期跟踪研究网约车市场的东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顾大松说。

顾大松介绍,目前,我国网约车用户规模稳定在5亿人左右,订单量很难再大幅增长,但网约车平台和司机数量仍处于增长状态,行业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因此,网约车平台为争夺市场份额、留住用户,试图通过低价营销手段留住价格敏感型乘客。

此外,一些行业从业者认为,道路货运、网约车、快递、民航领域“内卷式”竞争形成,还跟法律法规和监管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发展模式短期主义倾向明显等因素有关。如新业态市场边界不断拓展,行业监管措施难以及时跟进,致使一些企业心存侥幸。面对市场压力时,传统企业倾向于短期主义竞争模式,对未来创新投入不足,不能及时适应市场新变化。

从整治价格战入手,强化多方共治

近期,多地交通运输部门深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大力推进行业“反内卷”。

记者梳理发现,仅7月以来,就有西安、开封、广东清远等地交通运输部门加大力度规范网约车低价营销活动。

为了保护从业人员合法权益、推动行业稳定发展,西安市交通运输局发布《关于规范网约车平台经营价格行为的通知》,要求网约车平台全面暂停低价营销活动。

开封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要求网约车平台按照《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实行市场调节价,不得以低于成本价的方式实施低价竞争。

在收到网约车司机大量投诉后,清远市交通运输局约谈当地3家网约车平台,要求企业积极整改订单价格偏低、平台抽佣高等问题,不得强迫司机接“一口价”订单。

顾大松认为,从行业长期发展看,特别是建设行业良好生态方面,多地交通运输部门规范网约车低价营销活动确有必要,有利于更好平衡乘客、平台、司机各方利益。

此外,记者了解到,多家网约车平台宣布降低抽佣比例:T3出行称,抽成比例最高不超过27%,在今年年底前将抽成比例26%至27%的订单数量由21%降至17%;曹操出行App、小程序订单的抽成比例上限将由22.7%下调至22.5%。这一措施如能落到实处,将有利于增加司机收入,维护公平、透明、稳定的市场环境。

今年下半年,“反内卷”的风吹到快递行业。

7月,国家邮政局召开快递企业座谈会,就依法依规治理行业“内卷式”竞争、强化对农村地区领取快件违规收费等突出问题整治、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进行座谈交流。会议指出,各企业负责人要积极推动解决“内卷式”竞争等突出问题,维护好行业良好发展业态。

与此同时,多地积极部署快递行业“反内卷”行动——义乌市邮政管理局召开会议,宣布将快递价格单票下限上调0.1元至1.2元。8月5日起,广东省快递单票下限整体上调0.4元至1.4元,基层网点派费每票增加0.1元;9月以来,京津冀以及河南、山东、江西等地快递企业相继发布调价通知。

中国快递协会相关负责人认为,单票价格不断下探,使行业深陷“低价换量”的竞争中。从稳定行业发展角度而言,价格上调有利于推动行业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他强调,快递行业在涨价的同时,应注重提升服务质量,避免陷入“涨价—客户流失—再涨价”的恶性循环中。

整治“内卷式”竞争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汇集各方力量,多管齐下,综合整治。业内普遍认为,强化行业自律,提高企业“反内卷”的自觉性,对于有序、有力、有效整治“内卷式”竞争具有重要意义。

经多轮调研、反复修订完善、广泛征求航空公司及行业专家意见,中国航空运输协会前不久发布《中国航空运输协会航空客运自律公约》(简称《公约》),倡导各企业严格遵守价格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相关法律规定,杜绝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的恶意竞争行为,如低于成本价倾销、虚假宣传等,共同维护市场秩序。

为推进行业整治“内卷式”竞争,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路货运分会于日前发布《共建公路货运行业诚信市场环境的自律公约(1.0版)》,明确守约企业应切实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市场公平竞争,严格履行合同约定,提倡合理账期、合理运价,不恶意压价、拖欠运费、超时压货,推动形成政府监管、企业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多方共治、合作共建的治理格局。

发挥好“两只手”作用,在创新中转型升级

准确把握“内卷式”竞争的突出表现、背后成因并不难,但想从根本上有效治理却非易事。如何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近期和远期的关系,引导竞争更加健康有序,成为治理能否有效的关键。

9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治理价格无序竞争维护良好市场价格秩序的公告》,再次释放国家规范市场价格行为的信号。

近段时间,道路货运行业积极发挥价格比较优势,同线同域企业抱团取暖实现降本提质增效;多地进一步规范网约车低价营销活动,提升司机收入,维护行业稳定;快递行业对低价竞争行为进行公示和约束,向“质效双升”转型;民航企业大力推进票务系统规范化建设,遏制代理价格乱象。

短期看,针对价格战等突出问题,整治低价竞争是道路货运、网约车、快递、民航领域“反内卷”最直接的手段,有望改善行业盈利状况。

浙江点金律师事务所律师翁坚超认为,交通运输相关领域要清醒地认识到,不是所有的低价竞争都是“内卷式”竞争。一般只有低于成本的“价格战”才是“内卷式”竞争,这也是“内卷式”竞争的主要判断依据之一。

长远看,整治道路货运、网约车、快递、民航领域“内卷式”竞争的效果,还取决于如何促进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张柱庭介绍,有效市场是指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道路货运、网约车、快递、民航领域“反内卷”的核心是重塑市场资源配置能力,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竞争性、经营性领域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让生产要素更自由地流动,实现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

“有为政府是指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善于有所为、有所不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但并不是万能的。在管理方面,相关领域行业主管部门应创新监管手段,联合市场监管、发展改革等部门,严厉打击恶意比价、虚假宣传、互黑互踩等市场乱象,该管的要管住管好。”张柱庭说。

张柱庭认为,道路货运、网约车、快递、民航领域“反内卷”,首先要对产业链全链条进行整治,推动上游产业为这些领域提供更健康的发展环境。其次,面对经济下行压力,要打造政府管理部门、运输服务提供者、运输服务对象之间的“平衡模型”,促进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此外,多名行业专家认为,促进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当务之急是要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应按照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五统一、一开放”的基本要求,统一市场基础制度、统一市场基础设施、统一政府行为尺度、统一市场监管执法、统一要素资源市场,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进一步深化道路货运、网约车、快递、民航领域体制机制改革。

整治“内卷式”竞争,还要避免“按下葫芦浮起瓢”的问题,行业普遍认为创新是最优解之一。随着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反内卷”举措的落实,道路货运、网约车、快递、民航领域积极向创新要价值增量,推动市场健康发展。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中国航空运输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从民航长期发展来看,制定和实施《公约》旨在通过规则创新驱动行业转型升级,构建“高品质服务—高信任体验—高能级产业”的发展模式,以创新增强行业核心竞争力。

“快递企业要以此轮涨价为契机,加快培育壮大行业新质生产力,通过技术创新降本提质增效,通过服务创新为用户提供更多价值,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中国快递协会相关负责人说。

□链接

2024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

2024年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明确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

2025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建立健全基础制度规则,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市场准入退出、要素配置等方面制约经济循环的卡点堵点,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

2025年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聚焦重点难点,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2025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推动市场竞争秩序持续优化。依法依规治理企业无序竞争。

编辑:韩光胤

责编:韩光胤

审核:杨红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