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班车捎快递 山货进城来 云南农村客货邮融合百姓笑得合不拢嘴

2025-10-23 16:59:41 来源:中国交通报 作者:​傅予 杨宛钰 冯宇 张照学 -标准+

“以前取个件要专门跑到县城里,各快递公司服务点又分散,一趟下来至少要一个多小时。现在好了,只需10分钟就能一次收齐各家快递的包裹,真是方便,我也更愿意在网上买东西了!”正在取件的石屏县罗色湾村村民杨荣华捧着刚收到的网购农资,难掩喜悦。

这一变化,源于云南省交通运输厅全面推进的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通过整合交通、邮政、快递、电商等资源,曾经的“山高路远、客货难通”困局正被逐一破解,一条条“客货邮融合线”正成为乡村振兴的“产业线”“富民线”。

山区难题催生“融合之径”

云南94%的国土面积为山区,农村人口分散、村组布局零散,长期以来“客运客源少、农产品运不出、快递送不到”三大痛点交织,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肠梗阻”。如何实现“人便于行、货畅其流”,成为制约乡村全面振兴、城乡交通一体化的瓶颈之一。2024年以来,云南省交通运输厅以巩固和拓展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客车、通邮”的成效为着力点,将客货邮融合作为破解农村物流瓶颈的关键举措。通过整合资源、提升运营效率,不仅能有效降低物流成本,还着力打通农产品出村进城的“最初一公里”和消费品下乡的“最后一公里”。

多维创新激发“发展动能”

高位统筹,激活全局“一盘棋”。从省级层面强化顶层设计,云南省交通运输厅先后出台《推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工作实施方案》《农村快递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等政策文件,统筹工信、财政、农业农村等8部门协同发力,按照“一县一策、整县推进”思路,推动交通、物流、电商、邮政资源在县、乡、村三级深度融合。联合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省邮政管理局印发《云南省设立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公益性岗位实施方案》,通过统筹发挥各级配套安排的财政衔接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等各类资金的引导作用,在快递量少、农村群众有寄递服务需求、条件艰苦的行政村全覆盖设立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公益性岗位,解决村级站点人员短缺、“开得通”“留不住”问题。

全面发力,引灌多元“资金流”。云南省交通运输厅利用农村客运补贴资金支持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2024年重点支持16个县(市、区),2025年重点支持59个县(市、区),每个县(市、区)安排不少于200万元的资金支持。撬动地方财政及各类市场主体投入资金不少于3亿元,中国邮政集团云南省分公司投入资金1.3亿元,支持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楚雄州率先全域推进融合,创新“公交带货+快递代投”机制;保山市腾冲市打造“客运邮路”品牌,实现“一辆车跑运输、一份件增收入”。

资源整合,畅通城乡“服务网”。场站共享:将县级客运站、乡镇综合服务站、村委会、商超等场所升级为“客货邮综合服务站”,既提供客运购票、快递收发,又兼卖农资农具、代缴税费,成为村民“家门口的服务中心”。运力共用:依托农村客运班线“定时、定点、定线”优势,委托运输企业代运代投快递,全省开通客货邮融合线路583条,投入代运车辆2800余辆,实现“公交载客又带货”。产业融合:结合茶叶、花卉、水果等特色产业,发展“客货邮+高原特色农业”“客货邮+乡村旅游”产业链。例如,曲靖市会泽县的盐水石榴、西双版纳州勐海县的茶叶,通过“公交带货+快递直达”走向全国,物流成本直降30%。技术赋能: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的应用,实现农村客货邮融合的智慧化管理。

融合发展促进“振兴提速”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原则,积极引入、培育市场运营主体,充分发挥农村客运、货运物流、邮政快递等各类企业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场站资源共享、运力资源共用、信息资源互通,形成“交快合作”“乡村客运+快递物流”等典型模式。截至2025年10月,全省共综合利用县级汽车客运站建成客货邮共配处理中心80个,覆盖率62.02%;乡镇客货邮融合站点3791个,覆盖率100%;全省共建成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点10206个,其中,三个以上品牌共用的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点8265个,快递进村率达到71.68%。县到村派件时间从2~4天压缩至1天内,派件、寄件成本分别下降20%、50%。

市场活力被充分激发。2024年全省农村物流成本降低1.2亿元,群众运输费用节约7200万元。楚雄州农村客车日均带货4.2万件,带动客运量增长34.8%;保山市腾冲市“客运邮路”、楚雄州姚安县“货邮同网”、昭通市大关县“交快合作+商业赋能”等模式被交通运输部推广,成为全国农村物流体系建设的“样板间”。大理州通过整合农村客运和邮政资源,成功打造“农村物流+旅游服务”模式。文山州依托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构建起覆盖全县的农村电商物流网络,极大地方便了农民网上购物和销售农产品,进一步激活农村经济。

立足实践凝练“云南模式”

云南实践可以提炼出四大关键经验:
政府搭台强统筹,破解“九龙治水”困局。整合交通、邮政、快递、电商等资源,打造农村客货邮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信息共享、业务协同、资源互补。通过平台化运作,提高了农村物流的组织化、规模化水平,降低了运营成本,提升了服务质量。同时,加强监管与评估,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有效解决了以往多头管理、资源分散的问题,为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因地制宜创模式,避免“一刀切”。通过深入调研和科学规划,以县为单位,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探索出各具特色的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模式。临沧市双江县,借助现有的农村客运网络,搭载邮政快递服务,有效实现了客运与货运的无缝衔接,既大幅降低了物流成本,又显著提高了运输效率。石屏县豆腐、镇雄县“云笋”、会泽县盐水石榴、牟定县腐乳、花椒等地方特色产业,则依托当地的主导产业,构建农产品上行与工业品下行的双向物流通道,有力促进了农村产业升级和农民增收。

市场驱动添活力,激活内生动力。通过市场化运作,鼓励多方参与,形成利益共同体。公交企业利用其遍布城乡的线路优势,拓展快递服务功能;快递公司则借助公交网络,实现快递的快速配送;电商平台则通过整合物流资源,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服务质量。这种共建共享的模式,不仅有效解决了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难题,还促进了农村电商的发展,为农产品上行开辟了新渠道,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怒江州的无人机邮件配送试点项目,成功克服了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的难题,使邮件能够快速准确地送达偏远地区,极大地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

典型引路促推广,推动“盆景”变“风景”。典型引路成了推动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的重要策略。通过召开现场会、加强品牌宣传等方式,提升公众的认知度和认可度,有效促进“盆景”向“风景”转变。楚雄州武定县在县、乡、村邮件运输环节首次采用低速无人车配送,并取得成功运行,并且运行效益良好。

编辑:​傅予 杨宛钰 冯宇 张照学

责编:张家顺

审核:潘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