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深南高铁云浮段的建设现场,一幕与传统隧道开挖迥异的场景正在上演:一台加装了定制轨道的巨型圆盘锯,沿着预定轨迹在隧道底板上平稳推进,伴随着规律的轰鸣,火花轻溅,岩石如“豆腐”般被精准切开,断面光滑如镜。这并非石材加工厂,而是中交一公局项目团队将传统石材加工工艺创造性应用于高铁隧道施工的生动实践,一次立足“五小四新”的“小跨界”带来了安全、质量、效率的“新突破”。
深南高铁云浮段项目由广东省铁投集团所属珠肇铁路公司投资建设,中交一公局承建。深南高铁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补强完善粤桂交通网络,增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快速互联互通,为粤桂两省区深化“一带一路”亲密合作,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协同发展助力赋能。
痛点催生灵感:“老难题”遇上“新思路”
“以往在隧道内开挖此类沟槽或处理特定岩面,主要依赖爆破或风镐等传统方式。”中交一公局深南高铁二标项目经理孙鹤明介绍,“爆破不仅震动大,可能扰动围岩稳定性,存在沉降隐患,且断面难以控制,后续往往需要大量混凝土回填找平,成本高、周期长。”如何安全、高效、高质量地完成特定区段的岩石切割,一度成为项目推进中的“绊脚石”。
转机源于项目团队对周边环境的细致观察。云浮素有“中国石都”美誉,石材产业发达。项目技术人员在一次下班途中,注意到当地石材厂使用的大型圆盘锯切割石材效率高、断面平整。“能否将这种‘切石头’的成熟工艺‘搬’进隧道,用来‘切岩层’?”一个大胆的跨界想法应运而生。
小改造大效能:“石材锯”变身“工程利器”
想法虽好,但直接套用并不可行。项目团队迅速行动,与云浮本地装备企业展开紧密合作,立足现场需求进行针对性改良。核心是为圆盘锯加装了一套适用于隧道内复杂环境的精准轨道系统和定位装置,使其能在特定空间内稳定运行,实现按设计路径的精确切割。
“这项技术在石材行业是标配,但应用于高铁隧道施工,确属国内首创。”孙鹤明表示,“这个小创新,本质上是对成熟技术的场景化再开发,是‘五小’(小发明、小革新、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议)精神的体现。”经过实战检验,这套改良后的“隧道专用切割锯”展现出显著优势:质量提升:切割面平整光滑,岩体完整性保持好,从根本上消除了因爆破或粗放施工可能引发的围岩松动和沉降风险,为高铁线路的长期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效率倍增:日均进度稳定保持在30米,且切割作业几乎不产生剧烈震动和大量粉尘,可与其他工序同步进行,大幅缩短了工期;安全可控:完全避免了爆破作业带来的安全风险,降低了施工人员的安全压力;降本增效:省去了安全警戒、后续混凝土回填等环节和费用,综合成本有效降低。
针对这项源于“灵光一现”并经实践验证成功的“小跨界”创新,目前,中交一公局项目团队正在系统梳理该工艺在效率提升、安全保障、质量控制等方面的详细数据和应用经验,为后续在更广泛范围内的交流与推广做准备。
编辑:李旭雅
责编:李旭雅
审核:连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