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山河的“红色答卷” ——来自西延高铁通车运营前的报道

2025-10-28 10:03:06 来源: 作者:张力峰 -标准+

从10月21日开始,持续40多天的秋雨竟神奇地停下了三天,使得“交通发展成就”西延高铁采风团的一众作家们得以深入建设一线,亲身感受建设者在山高坡陡、黄土覆盖、岩层复杂的地质条件下修筑这条“红色高铁”的艰辛与伟大。

轨道延伸,高铁筑梦。从关中沃野到陕北高原,一场关于速度与梦想的变革正在西延高铁沿线如火如荼地上演。

全长299.778公里的西延高铁,是国家“十四五”重点铁路建设工程项目,也是延安这个陕北革命老区的首条高铁。西延高铁计划于2025年12月正式通车运营,它在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支撑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加快构建包(银)海高速铁路通道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西延高铁的建设一直牵动着省委、省政府和省交通运输厅的目光。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陕西省交通运输事业深化改革创新、强化规划引领、推进试点示范,系统构建覆盖全省、联通全国的立体交通网络,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十四五”以来,省交通运输厅通过建立全省高铁建设协调机制,全力推进高铁建设,“米”字骨架中的一“竖”——延榆、西延、西康、康渝高铁,以及一“捺”——西十高铁全面提速,“五线并进”的建设规模让陕西迈入“全国第一方阵”。

西延高铁途经渭河平原、黄土高原,最终到达革命圣地延安,是陕西“米”字型高铁网主骨架的重要构成,与正在建设的西渝高铁共同形成南北大通道。自2021年15个站前施工单位进场以来,四载寒暑,广大建设者针对黄土土质疏松、水土流失、地质勘察难度大等问题,同心协力、毅然前行,攻克了许多技术壁垒。现场施工中,强化地基处理、采用先进勘察技术、加强质量控制、落实生态保护措施……所有努力都汇聚于一点:确保高铁建设顺利推进。

“西延高铁建设标准为双线高速铁路,可研批复总投资551.6亿元,建设工期4.5年。目前,联调联试已进行近一个月,这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试验最高速度已达385公里。看着列车在秋风秋雨中疾驰,想到它即将以全新速度承担新的使命,我们内心的自豪与感慨无以言表。”座谈中,西成公司党群工作部部长雷刚如是说。

走进西延高铁建设一线,看到的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建设画卷;走近西延高铁建设者,感受到的是筑路人激情澎湃的内心世界。在他们手中,西延高铁将三秦大地的速度推向新高,将古城西安与圣地延安紧紧相连,将昔日闭塞的黄土高原变为新时代的希望坦途。

西延高铁沿线地势由南至北逐渐升高,全线桥隧总长271.02公里,桥隧比高达92%。建设过程中,面临黄土湿陷、滑坡频发、深路堑挖方量大、黄土台塬沟壑高差大、高墩大跨桥梁施工多、油气管线复杂等多重挑战。

宜君隧道是西延高铁的重点难点工程,也是全线最长隧道,全长17.5公里,设计为单洞双线,最大埋深395米。工程难点在于下穿多处浅埋沟谷和3条断层破碎带,存在滑坡、坍塌、大变形等安全隐患,被定为I级高风险隧道。

承担该隧道建设的中铁十二局西延高铁站前5标项目书记蒙光明说:“在这里施工,犹如在‘豆腐块’上打洞,稍有不慎就会酿成大祸。参建单位指挥部、项目部反复对比方案、彻夜论证,熬红了双眼,最终实现突破!”

如何让建设故事不只存留于亲历者的记忆,而成为可感可触的生命叙事?这次采访中,建设者的讲述给了我答案。

在赵家塬隧道施工中,因进口受铜川北站高程控制,开挖方量大,施工单位采用洞口接长明洞,保障了运营安全。太康隧道两端仅相距13公里,但一端温度高达40多度,另一端仅17度,温差之大,令施工人员一头需穿厚衣,另一头穿短裤仍要摆放冰块才能作业。武家塬隧道则面临涌水难题,项目主管张立程介绍,24小时的涌水量足以灌满5个标准游泳池。此外,铜川隧道一号斜井工区作为智能机械化配套施工的科研依托工点,实现了科学施工、安全高效的亮点突破。在这一个个攻坚故事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妆点着感人画卷——他们是枕戈待旦的项目经理,是一丝不苟的钢筋工、电焊工,是第三方检测的实验员,是掌子面前风机打钻的开挖工,是拌和站精调数据的技术员,是严肃认真的监理工程师……

52岁的张兴洪,四川眉山人,1995年大学毕业后一直任职于中铁二局。他说自己与陕西结下了深厚的“路”缘——自1997年起,先后参与西康、西南、西延三条铁路及黄陵至延安高速公路的修建。“设身处地,就能体会外出打工的艰辛。”采访中他回忆,修老西康铁路时,携妻子从陕西镇安县回四川老家结婚,需三天路程、八次转车,冬日翻越黄花岭、秦岭,交通极为不便,寒冬腊月满地冰雪,安全难有保障。“以前修普通铁路,现在修高速铁路。能再次到延安为革命圣地做点微薄的贡献,我觉得很有意义,因为我们的作品都书写在大地上。我不仅见证了国家科技实力的跨越,更是这个时代的受益者。”

问及他最大的心愿,他笑道:“将来退休后,一定要把修过的路再走一遍。”随即又补充:“我还有一个愿望要还。修西延高铁四年多,两次拒绝父母来延安旅游,心中充满愧疚。等高铁通车,我一定亲自陪他们坐上列车,看看宝塔山、杨家岭、黄帝陵。”感动之余,衷心祝愿他这个梦想早日实现。

西延高铁站前工程XYZQ-13标位于延安市宝塔区,正线全长9.494公里,虽是全线产值最小的标段,却涵盖了铁路工程所有专业。承担该项目的常务副经理贺鑫道出了无数建设者的无奈与担当:“项目职工大多来自外省,与家人聚少离多。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无法陪伴,在父母年迈需要照顾时无法尽孝,这样的事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网上说,女人生孩子男人若不在身边,她会记恨一辈子——这在我们施工单位是常态。但在这个岗位、这个行业,大家深知肩上的责任与使命,为了项目顺利推进,为了祖国建设发展,他们选择了坚守与付出。”

逢山开隧道、遇水架桥梁,西延高铁建设中,隧道掘进虽难,桥梁架设亦难。王家河特大桥全长1066.7米,主跨248米,桥高88米;杜村跨包茂高速特大桥全长539.65米,80米连续梁采用墩顶转体新工艺;交口镇北洛河特大桥全长908.77米;后子头特大桥全长529.11米;东红北洛河特大桥全长2067.2米;杨家湾特大桥全长641.02米。这一组组数据背后,是沉甸甸的安全运营责任;将纸上蓝图变为现实,彰显的是科技的力量。为交出一份无悔的答卷,建设者紧盯施工方案、技术交底、人员培训、监理履职等环节,研究方案、分析对策、提升质量安全控制能力,才有了今天我们见证的壮美时刻。

在西延高铁建设中,站房建设也是一大亮点。线路自西安东站引出,途经高陵、富平南、铜川、铜川北、宜君、黄陵西、洛川、富县北、甘泉北、延安10座车站。其中甘泉北和延安为既有车站,其余8座新建站房从建筑理念上各具特色:高陵站以“秦风古韵,华彩高陵”展现关中“白菜心”的独特魅力;富平南站以“关中名邑,富庶太平”传递“柿柿如意、甜蜜中国”的幸福愿景;铜川站以“红色照金,青色耀瓷”弘扬红色文化与耀瓷文化;宜君站的“汉魏风骨,大唐宜君”、黄陵西站的“人文初祖,华夏魂脉”、富县北站的“唐韵古鄜州,再抒今盛世”……无不令人印象深刻。

当每一段奉献都被铭记,故事便不再被尘封于记忆,而会成为滋养现实、照亮未来的生生不息的力量。

眺望跨沟越壑的特大桥,参观崭新的站房与文化设施,我们内心始终激动难抑——既为西延高铁即将建成通车倍感自豪,更为筑路者的拼搏精神深怀敬意。


编辑:张雅凌

责编:张艺言

审核:韩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