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康改扩建项目办:建设南北大通道,做好交通物流保畅

2023-11-14 11:17:25 来源:江西交通 作者:​吉康改扩建项目办 肖琳 -标准+

沿着思想与实践交相辉映的历史轨迹,G45大广高速吉安至南康改扩建项目(以下称吉康改扩建项目)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目标要求,围绕“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美好愿景,锚定建设南北大通道建设目标,实干担当,砥砺奋进,将项目高质量建设作为推动交通强国的生动实践案例,做好赣鄱大地交通物流保畅大文章。

解放思想,勾勒物流保畅“新蓝图”

G45大广高速是国内重要、江西省主要的南北大通道,连接了东北老工业基地、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内重要的经济增长极,自2003年初建成通车以来,交通量一直保持较高速度增长,且货车占比达70%,各类货物沿着四通八达的交通物流动脉,流向全国各地。为缓解大广高速江西中段压力,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美好愿景,吉康改扩建项目应运而生。

项目开工建设以来,建设者们顶着运营道路安全和施工安全双重压力,一边保四通行,一边拓宽通道。“大广高速单日断面流量达5万,且施工线路长,项目最大的难度就是保四通行,没有可直接借鉴的经验,对于我们建设者来说,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吉康改扩建项目办副主任刘军说。为了克服这一难题,建设者们选择解放思想,开展技术攻坚。

沿着吉康高速一路南下,随处可见整齐排列的混凝土护栏,这是项目保障通行和施工安全的有效措施,建设者们优化中央分隔带混凝土护栏设计,将护栏宽度由原来的35厘米加宽至55厘米,提高了自稳性,同时用作交通导改期间临时隔离措施,施工完成后回置于中央分隔带永久使用,不仅节约了成本,更保障了双重安全。

在吉康高速的两侧,总能看见摇着旗帜的机器人,其貌不扬的外表下,隐藏着项目交通组织方案的数据源头,这一多功能路侧机器人集测速、警示与预警、交通信息收集与发布于一体,能够为交通导改提供全天候的数据支撑。

如果说机器人是“神经末梢”,那项目创新研发的智慧交通监测平台就是“最强大脑”,在项目系统监测大屏上,实时车流分析、车行对比、交通流预测、清障等多组数据不停分析,跃动更新,通过手机APP,现场的交维人员也能实时收到数据,即时开展工作。得益于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智慧交通监测平台融合路网交通流数据和机器人实时监测数据,为运营高速车流通行提供诱导分流方案,为施工作业提供交通组织方案,既提高了路网通行效率,保障了道路通行,也为施工安全提供了可靠支撑。

开拓进取,跑出工程建设“加速度”

如今,项目三阶段施工进入尾声,路面、桥梁、房建、机电等各项施工都取得突破性进展。“从去年10月到今年10月,我们攻克了主线旧桥拆除重建这一难题,目前全线84座旧桥桥梁,完成拆除84座,完成重建83座,占比99%,全线桥梁工程基本可以宣告结束了。”项目办工程处处长刘啟倬兴奋地说。

桥梁是贯穿项目全过程的关键控制性工程,项目全长145.4公里,需要建设的桥梁超过100余座,其中新增桥梁23座,移位新建12座,拆除重建84座。2021年3月20日,项目首根桥梁桩基开挖,桥梁工程拉开帷幕,朝夕俯首,历时900余天,春去冬又来,一座座崭新壮美的桥梁横跨在水系、道路、村庄之上,为吉康高速添上一道道浓墨重彩。

3年的时间,建设者们以混凝土、沥青料为墨,用机械设备作笔,在赣鄱大地上刻画八车道坦途,为物流畅通、群众出行贡献汗水与智慧。“项目工期是48个月,预计在2024年底通车,我们从开工建设起就多管齐下,砥砺攻坚,全面提速,尽力提前贯通这条交通大动脉。”项目办党委书记、主任黄文红目光坚定。

2023年是项目关键之年,为发挥项目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提高参建人员的参建热情,项目办先后开展了党员挂点攻坚、调查研究、党建+品质工程创建创优系列活动、劳动技能比武大赛、“最美系列”评选、专项活动竞赛等活动,在项目全线掀起比学赶超的攻坚热潮,项目秉持人聚则事成的管理理念,在项目推进中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科学调度、协调联动凝心聚力,助力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

扬长补短,下好应急保畅“先手棋”

今年中秋国庆长假,吉康高速车流量再破新高,最高单日车流超过5.3万,但全线均未出现大规模、长时间的拥堵,这条正在建设中高速公路再一次经受住了考验,平稳有序的道路运营背后,离不开一群日夜坚守的人。

项目建设伊始,为提高参建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为群众安全出行提供保障,各参建单位纷纷成立应急救援小分队和交通维护队伍,随时投入力量到运营道路保畅和应急救援中来。小分队不仅配备了专业的救援设备,还经常组织医疗救护等专业培训,开展不同情景下的应急演练,通过日常训练、经常学习来壮大运营高速保通保畅力量。

2021年起,我国快递年业务量连续第三年突破千亿件级别,今年双11首日就迎来全国第1000亿件包裹,比去年提前了整整39天,与此同时,吉康高速上快递车辆陡然增多,物流不息。

张仕雄是C3标安全负责人,自10月23日双十一首日,他就处在紧绷的状态:“为了迎接双十一的货车流,我们增加了人手,提高了道路巡查的频次,实行24小时人员值班,及时应对道路拥堵,其他人员手机24小时待命,随时准备开展应急救援。”

固本兴新,激活技术赋能“新动力”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崛起,全国各地收费站都在探索收费站“智慧化”“无人化”建设,积极推动数字技术与收费业务的深度融合。在此背景下,吉康建设者们提前预感了这股“先潮”,将智慧岗亭建设融合项目设计、施工,今年以来,随着新建收费站的陆续通车启用,智慧岗亭纷纷“上岗”,迎来送往,为司乘提供更便捷的出行服务。

“这套收费系统反应很灵敏,识别、缴费、抬杆、通过,只需要15秒就能完成,极大地提高了通行效率,减少高峰期拥堵。”项目JD1标负责人裴林辉说。“这样,我们的收费人员就可以将更多精力放在服务美好出行上来。”

今年的双十一期间,智慧岗亭表现“亮眼”。吉安县收费1公里外坐落着吉安市最大的物流中转站之一——祥和物流园,占地面积达128亩,中通等多家快递都聚集于此。7月28日,新建吉安县收费站开通,车道由原来的3进3出改为4进5出,同时预留了2条远景车道,所有车道全部应用智慧系统。

“新收费站宽阔,车道多,通行速度快,对于物流车来说挺友好的。”祥和物流园的一名货车司机说。

吉康高速起于庐陵文化发源地-吉安,终于家具制造之都南康区,沿线自然资源、文化资源丰富,特色产业百花齐放,作为经济大动脉,建设者们着力打造平安百年品质工程,通过固本兴新积极连接沿线经济点,着力构建具有江西特色、体现江西优势的物流通道。

为实现以交通助力农业腾飞、 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建设愿景,建设者们将万安服务区打造为省内首个路地融合共建的交通商业综合体,集合商贸服务中心、游客集散中心等多种功能,能够为高速司乘和周边城镇居民提供交通、商业、产业、文旅等服务,并成为当地红色文化、特色资源对外展示的窗口,推动更多特色产业立足本土,走出江西。

编辑:翟慧

审核:连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