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增收致富,青海省交通运输厅党组聚焦产业发展和农牧民增收这一主线,真心诚意“联”,身体力行“帮”,因地制宜“扶”,以强烈的政治担当和责任担当,主动谋划、积极作为,全力将资源优势、生态优势、交通优势转化为定点帮扶村发展优势,用心用情做好定点帮扶工作。
理清思路抓发展,明确目标抓落实。青海省交通运输厅主要领导牵头,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定期召开专题会议推进定点帮扶工作,每月听取定点帮扶工作汇报,实现“一月一调度”。突出“土特产”选准产业项目,坚持扶产业就是扶根本,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注重发挥交通运输服务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推动“交通+生态旅游”“交通+特色项目”“交通+物流运输”等帮扶模式。经前期派专人调研,厅党组制定出台《关于全面推进定点帮扶村集体经济“强村”工程的实施方案》,支持鼓励2大类7种类型发展模式,通过组建公司实体、入股县乡两级发展平台、与民营企业合作等方式,扎实推进定点帮扶工作,进而实现村村有收益、户户有分红。
多措并举促产业,精准施策促增收。积极协调青海省直有关单位为定点帮扶村集体经济发展简化相关行政手续,开通绿色通道,全面排摸梳理可承接项目资源,以年人均纯收入7300元为底线,切实促进项目早落地、早实施、早产出。目前,塔湾村已与海东市乐都涌泉纯净水公司签署合作协议,拓宽“山泉水”销售渠道,同时紧贴沿线公路养护业务,成立西宁新正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已与省交控集团、路桥等公司接洽商谈道路工程建设合作事宜;拉昂村深入探索“统种共富”模式,成立拉昂农业开发公司,“唤醒”撂荒地,初步完成耕地整合1700亩;吾则塘村成立劳务有限责任公司,积极参与西成铁路建设项目物流运输,运输沙料6000余吨。各村“特色”产业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并将依托“客货邮”融合发展,实现“谢家台猪肉”线上销售模式,助推牦牛养殖及虫草贝母运营公司成立并产生效益。
一线调研出实招,破解难题见实效。青海省交通运输厅党组成员先后14次深入各联点村调研指导工作,全厅系统190个党组织与8个村“两委”联学共建,2939名党员与各村脱贫户结对认亲,聚焦群众最关心的出行难问题,实行清单式管理、挂图式作战、项目化推进、协同化督办,切实提升“一联双帮”质效。积极发挥交通运输行业“特色”优势,转移支付车购税落实交通运输项目投资2329.81万元,帮助解决各定点帮扶村道路附属设施突出问题35项,整治村道19条、维修桥梁13座、加固涵洞23道。同时,升级改造阿铧公路18.2公里,使便捷的“舒心路”、平安的“放心路”成为惠及千家万户的“致富路”;开通西宁市城中区至下营二村的“915长班”公交专线,彻底结束下营二村不通公交的历史。
下一步,青海省交通运输厅党组将继续在挖掘“土特产”潜力上下功夫,持续增强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以“创新赋能”促企业“行稳致远”;立足当地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壮大村集体,以“地尽其利”促产业“提质增效”;持续发挥能人带动效应,以“筑巢引凤”促人才“壮苗出穗”,确保定点帮扶工作取得实效、群众实现增收致富。
编辑:廖芊
审核:连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