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移民陈世财的新生活

2024-01-15 14:23:30 来源:中国交通报 作者:记者 潘庆芳 通讯员 丁启发 -标准+

小寒时节,三峡库区、长江北岸的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东瀼口镇雷家坪社区,四通八达的公路沿线,一个个黄澄澄的巴东椪柑、纽荷尔脐橙漫山遍野、挂满枝头、迎风摇曳,给冬天增添了一道亮丽的色彩。

不少橘农在自家的柑橘园里忙碌着,将黄澄澄的椪柑、脐橙从枝头剪下来,装入筐内,运出果园,打包售卖。

“产业路修到柑橘园,客户需要什么,我们就采摘什么,原产地味道好又新鲜,刚采摘的椪柑放几天味道更好。”丰收的喜悦浮现在脸上,68岁的三组村民陈世财忙着采摘椪柑、脐橙,“当天采摘当天发走,果子今天在树上,明天在路上,后天在消费者舌尖上,这都是交通便利、物流便捷带来的。”

30年前正值三峡开发性移民试点,作为巴东第一批三峡农村移民之一,陈世财带着一家人搬到了淹没区水位线以上生活,经营起10多亩柑橘园。

3d126a7be3fc4249fd4e4b65d73028b.jpg

说起交通变化,陈世财打开了话匣子,脸上洋溢着掩饰不住的笑意,“早些年公路通到村委会,现在公路通到家门口,家家几乎都有车,快递也进了村,太方便了。有的老客户看到路修的好,直接把货车开到果园来收购,运果子不用担心路上会损坏,既减少了转运费用,又节约了运输时间。”

“修路时我认识他。”陈世财笑着指着东瀼口镇交通办公室主任彭普说,30年前进入雷家坪,需要乘船、坐车,再徒步攀爬,鞋子沾满了泥巴。如今,不说家门口的路,就是从县城到雷家坪,或者从雷家坪到巴东高铁站,都只需半小时车程,小孩女儿早就买了小车,在城里也卖了房,两层小楼就没有翻盖。

“亩产至少3000斤,春有伦晚红橙,夏有夏橙,秋有蜜橘,冬有椪柑纽荷尔等,年收入6万元,我还不是收入最多的,漫山遍野的柑橘树成了村民的摇钱树。”陈世财说,“进城有客车,不忙时我就在公路边统一样式的水果专用摊位销卖当季水果,既打发时间,又有收入,这样的日子太幸福了。”

笑容满面的陈世财说:“我的幸福生活也与物流快递进村相关,发件多时,快递员会上门。”

“方便!从官渡口到东瀼口,只要10分钟就可以跑一趟。”东瀼口镇快递员艾传华说,从事个体运输20多年,一直在跑农村客运、货运,从“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到硬化的狭窄水泥路,再到宽敞平坦的沥青路,见证了“四好农村路”的变迁。

近年来,我们支持东瀼口镇提档升级道路400公里,农村公路达950公里,成功创建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乡镇,全镇“两纵三横”交通骨架基本形成,建立起镇域“一小时”内环交通圈、“半小时”外联交通网。巴东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周军说,推进“邮快合作”,实现物流快递进村全覆盖,降低运输成本,满足村民寄递需求,提速村民幸福生活。

过上好日子的不止陈世财一家。随着路网加密,一度被人遗忘的江边小镇东瀼口镇,如今正在实现从县城“边缘”到“客厅”的历史性跨越。分管交通的东瀼口镇宣传委员武明望介绍,依托四通八达的公路,雷家坪社区发展柑橘、小水果等特色产业,形成了“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致富门路”的产业布局,家家户户都住上了小楼房,人均年收入2.5万元,日子越过越红火、越过越幸福。

路通物流快递进村,路畅致富产业兴旺。巴东县交通运输局局长张正勇说,我们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升级旅游产业路,建设美丽农村路,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一条条“四好农村路”串联山川峡谷、城镇乡村、基地景区,一棵棵柑橘树绿了峡江两岸、富了果农口袋,“公路+”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移民群众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便利交通带来幸福生活。告别陈世财离开雷家坪时,只见路上车来车往,长江静谧流淌,货轮不时驶过,陈世财的幸福生活就象一首优美的交响曲和新时代赞歌。

编辑:翟慧

审核:连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