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春来早,奋进正当时。2月18日,广东省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释放出凝心聚力加油干的鲜明信号。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简称中交四航局)及广大在粤项目深刻感受着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强烈脉搏,凝聚信心和力量,近年来,中交四航局结合地方所需,发挥央企所能,坚持“三重两大两优”经营策略,聚集“大城市”“大交通”和“江河湖海”等领域,不断发挥全产业链优势,持续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
聚焦“大城市”,助力湾区现代化城市更迭换代
广州市南沙区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是广东省唯一一个国家级新区,也是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2019年3月,中交四航局参与建设了广州南沙新区明珠湾区二期(横沥岛尖)IFF永久会址周边道路工程。该工程位于横沥岛尖最东端的IFF永久会址区域,北起上横沥水道,南至下横沥水道,西抵灵新大道,东临蕉门水道,陆域面积约62平方公里,滩涂1.1平方公里,共包含市政道路共11条,总长约7.2km。
该项目致力于打造“窄马路、密路网”的道路体系,形成“二横四纵”骨架路网结构,对南沙新区建成粤港澳大湾区中心、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截至目前,项目已完成工程进展85%,横沥中路、35号路、36号路建成通车,其他道路处于施工建设阶段。
作为广州市中心城区南北重要连接通道,中交四航局参建的会展西路过江隧道位于广州市中心城区,设计速度为每小时40千米,双向6-8车道,过江段采用双向六车道沉管隧道,设计范围主线全长约1.24千米,其中江中沉管段长407米,分4节管节预制。
该项目地处 “珠-金-琶”黄金三角地带的核心位置,紧邻金融城、琶洲、互联网集聚区等广州市重点规划地区,是联系珠江两岸的重要通道,也是四航局实施“融湾进城”战略标志性工程和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截至目前,项目已完成第一批沉管预制与出坞寄放工作,总体工程进展20%,目前正在进行第二批沉管预制与南岸对接端基坑支护施工,隧道预计在2026年完工通车。
聚焦“大交通”,推动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2023年11月28日,备受瞩目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交通枢纽工程主线贯通。深中通道是连接深圳至中山的跨海通道项目,全长24公里,双向八车道,设计速度每小时100公里,是当前世界上综合建设难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其中,深中通道海底隧道全长约6.8公里,是世界最长、最宽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中交四航局主要负责海底隧道23节沉管及最终接头的预制,以及GINA止水带安装和部分深层水泥搅拌船施工。项目建成通车后,将进一步完善国家高速公路网络和珠三角地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进珠江两岸产业互联互通及各类要素高效配置,加快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融合发展。
2023年9月,中交四航局持续深耕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市场,参与建设了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际(万顷沙~兴中段)项目。项目正线全长47.6公里,线路设计时速160公里。中交四航局承建的NZZ-1标一工区主要工程内容为2站1区间1存车线,包含兴中站、石岐站、兴中-石岐区间以及兴中站后存车线四个部分,线路全长2.694公里。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完善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网布局,促进广州都市圈、珠江西岸都市圈深度融合,对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珠江口西岸融合发展意义深远。目前,该项目兴中站、石岐站均已完成一期交通疏解,正式进入主体围护结构施工。
释放“蓝色动能”,吹响向海图强进军号
广东因海而兴,向海图强。中交四航局充分发挥水工工程业务优势,聚焦港航疏浚、水利、海洋工程等业务领域,不断激发蓝色经济动能,助推广东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深圳港盐田港区,远洋巨轮船来往频繁,货物集散高效调配。2021年底,由中交四航局参与实施的深圳港盐田港区东作业区集装箱码头一期工程开工建设,该码头工程包括基槽、泊位及港池疏浚工程,地基处理工程,码头及护岸工程三项工程。该项目是“交通强国”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港口群建设、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和深圳国际航运综合竞争力提升的重要阵地。
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优化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的布局,增强深圳国际航运综合服务功能,增强深圳港国际竞争力,充分释放粤港澳大湾区、先行示范区“双区”效应,发挥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和区域辐射带动作用。目前,项目地基处理已完成交工、竣工验收,疏浚项目已完成96%,码头及护岸工程项目已完成34%,预计2025年全面完工。
在广东湛江,中交四航局参建的湛江港宝满港区集装箱码头一期扩建工程完成了项目营区建设,正在进行前期道路铺设工作。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2个5万吨级集装箱专用泊位,可靠泊7万吨级集装箱船舶,设计年通过能力142万标箱,使用港口岸线646米,包括港池疏浚工程、软基处理工程、水工建筑工程、堆场道路工程等施工内容,项目计划工期1000日历天。项目预计2026年建成完工,将极大地缓解湛江港集装箱吞吐量持续快速增长的运输需求,巩固提升湛江港作为西南地区传统出海口功能,助推陆海双向交通大通道建设。
编辑:李旭雅
审核:李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