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车窗,随处可见“边坡绿”;走入工地,放眼环顾“产业蓝”。昌金改扩建SSZ2标聚焦昌金改扩建项目办提出的“昌筑大美,匠造至金”建设愿景,以绿色、低碳等新质生产力为立足点,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一张蓝图绘到底,全力将昌金改扩建项目打造成交通+能源融合之路、建设循环再生之路、产业协同发展之路。
绿色低碳,打造交通+能源融合之路
项目全线唯一隧道——彬江隧道洞口不远处空地上,只见光伏板整齐排列,板面耀眼夺目。“铺设光伏板代替常规绿化措施,节约了绿化成本有将近20万。”项目充分利用隧道口的土地资源,布局光伏发电项目,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网与能源网有机融合,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建设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模式,前期可为施工作业提供电源,待项目施工完成后,光伏发电可供隧道照明用电需求,多余电量并入电力专网,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隧道口空地铺设光伏板,是昌金项目实现“交通+”产业融合的一帧剪影,该举措在降本增效基础上,还盘活了高速公路周边闲置土地资源,为进一步推动江西高速公路路衍产业协同发展,同时为今后绿色能源高速公路的开发利用提供可复制的经验。
固废利用,建设循环再生之路
项目沿线经过广袤赣西地区,萍乡钢铁厂和新余钢铁厂每年产生的大量钢渣,“亚洲锂都”宜春废弃矿石能加工成长石粉,这些工业固废资源丰富,如何变废为宝、让固废资源循环利用起来成了摆在项目建设人员面前的重要任务。
敢拼敢干,既然有相应资源就大加利用起来。项目主动与长安大学、南昌大学和江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研究长石粉、钢渣等工业固废在公路全结构层中的应用技术,促进固废处置与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发展。下浦互通连接线试验段、彬江互通D匝道顺利铺筑级配钢渣碎石底基层试验段已铺设,待将钢渣应用于本项目的主线上,每公里可实现消纳钢渣超两万吨。矿石取自自然,又以黝黑的沥青路面的形式回归,形成索取、回归、呵护的循环再生系统。
永临结合,实现产业协同之路
过去施工单位进场选择拌和站通常如同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各类场站随走随建,这种临建设施不仅白白浪费许多物力,离场拆卸后虽然会复垦,但反复建设多少会对当地环境产生一定破坏。
围绕集团“美铸自然、绿建未来”的品牌理念,昌金改扩建SSZ2标致力于打造零碳建设高地。在施工中,按照永临结合、循环利用高质量发展方向,着力打造全省首个道路材料资源再生循环利用项目—道路材料循环经济产业园。
在园区,通过对原养护基地提升改造,建成了由沥青拌合站、废料存放区、道路循环利用材料储存区等9个功能区组成的综合性场站,科学规划了钢结构封闭式道路循环材料利用存储区、生产区、大容量废料存放区等关键区域,改造燃烧器装置以及升级加热方式,可节约生产成本450万元。园区投入使用后,实现项目路面新建和养护施工的结合,成为一个长久高效的循环利用、产业协同生产基地,未来还可利用企地联合,将业务辐射周边地方项目建设,实现产业协同发展。
当下,昌金改扩建正抓着大好晴天,各类施工作业如火如荼。当中既有绿色发展理念的图景,更有生态循环的实践。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昌金高速处处呈现“美铸自然、绿建未来”的绝好图景。
编辑:李源源
审核:连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