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东营市垦利区地处胜利油田腹地,版图面积2331平方公里,人口25万人。垦利区处在黄河三角洲的顶点,是黄河入海的地方。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丰富的油气资源,为公路交通事业率先发展提供了先天优势。
近年来,东营市垦利区大力探索新时代农村公路“发展融合化、管护责任化、决策精准化、覆盖全面化、服务普及化”的发展模式,打造“四好农村公路”建设交通强国齐鲁样板,为实现乡村振兴、推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提供坚实交通保障。截至2024年12月,垦利区农村公路里程2116.15公里,其中县道167.45公里,乡道414.3公里,村道1205.6公里;专有公路328.8公里,让乡村旅游、电商物流、农村产业发展都搭上了交通发展的顺风车。
以“长远工程”科学规划
“周末从县城带孩子去郝家镇薛家村去采摘葡萄,本来还担心到了村里是土路不好走,谁知道公路直接修到葡萄园地头上,停下车就能摘葡萄,一点难走的路都没有,真是方便得很。”垦利区城区居民孟先生说。
不单单是个别人有这样的感触,垦利区广大群众都已切身感受到了孟先生口中提到的从城区到乡镇的便利。在农村公路建设过程中,垦利区坚持超前谋划、提前规划,将控制性规划和详细规划做在前面,并严格按照规划推进实施。十四五期间,将垦利区纳进东营市中心城区中,加快建设垦利区与东营市中心城区的路网衔接,与西城实现融合对接,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拉开垦利区城市发展框架,提升城区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科学编制农村公路规划,实施“农村公路+”工程,打造“美丽农村公路”垦利品牌。垦利城区到各镇街道实现二级及以上公路连通,各镇街道之间实现三级及以上公路连通。垦利城区至各乡镇(街道)形成“15分钟通勤圈”。
在垦利公路人的不断努力下,垦利区公路快速通道更加完善,形成“一环三横六纵”干线公路网络,农村公路三级及以上比例由55%提升至66.3%。农村公路列养率保持100%,年均养护工程比例不低于5%,中等及以上农村公路占比不低于75%。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比例达到75%以上,农村物流配送乡镇节点覆盖率达100%。清洁能源及新能源公交车比例为100%;城乡公交覆盖率达到100%。智慧型交通软硬件设施应用增加,人民群众出行的便捷性、获得感、幸福感加强。建立客货运输信息平台或手机移动平台,实现信息互联互通,资源高效配置;交通网络与生态环境的适应性和绿色节能交通设施配置水平不断提高。
以“富民工程”向前推进
在打造立体化交通网络的同时,垦利区委、区政府精雕细琢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建设“四好农村路”,大力实施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全面推进了“四好农村路”建设。项目的实施使垦利区农村公路通达深度、通行能力和整体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不仅方便了群众出行,更为乡村旅游发展和农业现代化注入了新动能,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的交通保障。
“左一村村内外的这些公路很有特色,公路上面画上红黄蓝彩虹线,旅游景点在哪里一目了然,开车走在上面还特别有趣儿”。自驾来垦利区垦利街道左一村游玩的游客张先生说。作为全国文明村,垦利街道左一村大力发展农村旅游,公路建设一同推进。蜿蜒的乡村公路穿行在黄河大坝和大片藕田之间,路中间醒目的彩虹色更增添了一份活泼的野趣。
不仅仅是左一村,垦利区董集镇的田园、社区东等路的建设对沿黄特色乡村振兴和黄河滩区建设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彻底改善了沿线村庄的整体环境,将片区内的村庄全部串联起来,改善了沿线群众的出行条件,带动了片区内村容村貌的整治,从而促进了农村人居环境的提升。2021年10月21日,垦利区董集镇杨庙社区经过视察后,黄河滩区迁建工作取得的成绩被高度肯定,这里趟出了一条沿黄特色乡村振兴的新路子,杨庙社区获得“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等荣誉称号,从过去黄河滩里的“穷窝窝”变成了如今幸福河畔的“美家园”。
以“示范工程”建设实施
“结合垦利区实际,经过长期实践论证,我们趟出了一条符合垦利实际、确保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的路子。我们在工程项目中全部实行了项目法人负责制。项目法人对工程建设质量、投资、进度等负总责,进一步增强了项目法人的责任心,彻底解决了项目建设、管理两张皮的问题。”垦利区交通运输局负责人郑主任说。
的确,翻看近年来垦利区公路建设的档案资料,可以看到多处因工程质量不过关而重新推翻重建的案例。比如,在垦利区黄河口镇2021年农村公路新改建工程建设现场,根据第三方检测单位提供的检测日报,及时发现部分路段素土顶龟裂现象,立即责令施工单位及时整改到位后,才可进入下一道工序。除此之外,垦利区公路工程建设全部实行了工程监理制度,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创新性地开展实施了统一组织实施、统一建设标准、统一立项设计招投标、统一工程监理、统一计量支付、统一交竣工验收“六统一”管理模式,确保了公路建设质量。
结合黄河三角洲地区独特地貌和风景特征,垦利区坚持节约用心的核心理念。以绿为主,以自然景色为主,追求公路独有的线型美,倡导朴素、简洁、干净、整齐,能借景、不造景,能利用、不新建,能整治、不拆除,打造与农村周边环境相协调的美丽乡村路。现在的垦利区,随处可见高高的芦苇荡下掩映的乡村公路,尤其到了秋季,青色的马路、金黄的芦苇、飘扬的芦花,在秋日暖阳下自成一幅迷人的秋日美景。
以“长效工程”进行管理
“老李你在拍啥呢?”垦利区胜坨镇皇殿村的村民问他们的村干部。“我瞅着咱村路上的这个坑越来越大了,不尽快修起来恐怕会越来越深,到时候维修难度就更大了。”老李回答说。
老李是皇殿村的村干部,也是村里指派的路长。近年来,垦利区探索建立了“总路长+三级路长”的农村公路“路长制”责任体系。按照“政府主导、属地管理”的原则, 全区设立了193名路长。在各级路长中不断加大“智慧路长制”APP的应用力度,助力提高“四好农村路”信息化水平。“路长制”工作开展以来,各相关部门、单位,利用路长制共巡查路线20000人次,上传坑槽、拥包、路面撒土、护栏缺失、示警桩损坏等各类事件600余条,事件完成率达到100%,道路上的各类隐患得到了及时处置。
在日常管理上,垦利区建立了“政府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农村公路管理协调机制,建立了区有路政员、镇街道有监管员、村有护路员的农村公路产权保护队伍,组织实施净化、美化、绿化“三化”工程,打造标准、规范、舒适、优美的通行环境。通过实施 “三路一化”四大行动,有效提升了农村公路规范化程度。通过对路基路面加强保洁力度,提高洒水车,消除路面扬尘、积灰等,有效提升了路面洁净率。通过对接入主线的支线公路、村路或其他道路进行路口硬化接顺,路口规整统一,有效提升了路口接线规范率。通过对路边堆积物进行集中清理,无法搬离的应进行平整堆放或遮挡,有效提升了路边堆积物清理率。通过对公路沿线绿化进行集中补植、修剪,确保绿化不缺口、整齐划一,有效提升了绿化管护率。
在东营市垦利区,交汇的不仅仅是黄河和大海,还有一条条或纵或横的青色公路。在这块丰饶的土地上,纵横交织的公路上奔腾的车辆,无一不承载着人们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在这里,黄河入海,路引人们归家……
编辑:付饶 张家顺
责编:
审核:潘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