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连云港市交通运输系统紧扣“巩固拓展新亚欧陆海联运出海口”使命任务,发挥深水大港、多式联运特色优势,扎实推进“水运江苏”连云港新实践“三加快,四提升”重点任务,取得良好成效。
高站位谋划“水运江苏”连云港新实践工作。连云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运江苏”建设工作,去年年底,连云港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更具特色的“水运江苏”连云港新实践的实施方案》。今年3月,为落实省委省政府“水运江苏”建设工作推进会精神,对照省交通运输厅部署安排,连云港市印发《2024年连云港市“水运江苏”建设重点工作任务清单》,明确了10个方面49项重点任务。连云港市交通运输局多措并举抢抓“水运江苏”发展新机遇:开展海河联运高质量发展专题研究,出台交通服务保障海河联运20条措施;建立海河联运服务保障机制,发力解决海河联运堵点卡点问题,提高通航保障率;编制《徐圩港区功能提升规划方案》,为提升徐圩港区能级奠定基础。
高强度推进水运基础设施建设。航道重点工程方面。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二期工程于去年底顺利竣工验收并实现常态化通航,30万吨级航道改扩建工程于今年11月初开工建设,灌河口5万吨级航道于6月13日建成通航,赣榆港区10万吨级航道南延伸段一期工程基本完工。宿连航道二期工程连云港段建设序时进度超过年度计划,徐圩港区疏港航道整治工程开工在即,连云港区疏港航道整治工程、宿连航道二级整治工程连云港段、宿连航道东海支线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港口重点工程方面。全省首个40万吨级矿石码头建成投产,实现40万吨级超大型船舶常态化靠泊。第2个30万吨级原油码头水工主体完工,15万吨级集装箱码头完成改扩建。
高效率提升港口生产运营水平。今年1—11月,连云港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3.1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602.65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7.84%、8.93%,预计全年完成货物吞吐量3.46亿吨、集装箱吞吐量669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7.65%、9.03%;海河联运完成货运量1997.24万吨,完成集装箱5.6万标箱,全年将突破6万标箱;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81.24万标箱,预计全年完成86万标箱;连云港中欧(亚)班列开行847列,预计全年开行880列以上,同比增长9.2%,运量规模继续保持全省第一。新开加密美西北线、中东线等集装箱航线10条。与上海港合作进一步走深走实,“连申快航”依托“陆改水”产品、“数字走廊”联通、空箱服务中心运营,1—11月完成11.9万标箱、同比增长21.6%,预计全年完成12.5万标箱、同比增长20%。“连云港—仁川”线复航以来累计安全运行187个航次,出入境人数突破8万人次,平均每航次人数大幅领先沿海其他港口。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建设深入推进,新增开通盐城悦达起亚汽车整车中亚接续班列,首次开行连云港—阿拉木图“滚装+班列”跨境多式联运专列、韩国铁道公社国际多式联运班列、“班列+海运”过境重箱整列往返运输。“连云港(连云港区)—中亚(塔什干)新亚欧集装箱铁水联运线路”入选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发布的集装箱铁水联运品牌线路培育典型案例。持续推动港口大宗货物运输“公转水”“公转铁”“散改集”,有序推动港口设施设备更新,深入实施国家综合运输服务“一单制、一箱制”交通强国专项试点任务。
高水平推进智慧绿色水运建设。20万吨级智能化集装箱码头起步堆场工程实现轨道吊自动化作业,港口主要散货码头生产调度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中哈物流合作基地零碳货运枢纽、新东方国际货柜码头有限公司近零碳码头入选首批交通运输部20个零碳试点项目。连云港沿海智慧航道列入全国首批公路水路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江苏省示范区域项目。连云港港纯电动港作拖轮有序推广应用,已交付2艘,在建3艘,并成功推广至广州港。全球最大规模的AGV(智能搬运)智能车库连云港国际汽车绿色智能物流中心建成投用,推进清洁能源滚装船+纯电拖轮无缝协同,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实现承运货种、承运船舶、靠离泊作业全流程低碳化。建立港口至华乐合金新能源汽车疏港专线,启用连云港港至国信新电绿电交通示范线路。搭建蓝宝星球物流商城,推进商城模块的开发及完善,具备用户海铁专线发布、海运与铁路订单拆分等功能,实现多式联运业务在平台一次下单、全程追踪、一次结算。抢抓第六届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座谈会契机,推动《淮海经济区多式联运物流服务平台共建共用协议》签订,在淮海经济区十市范围内推广依托蓝宝星球共建区域多式联运物流服务平台。
编辑:王肖丰
责编:廖芊
审核:连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