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惠民“四好农村路”激活乡村振兴动能

2025-07-15 18:56:06 来源: 作者:宋召武 王洪波 -标准+

近年来,山东省惠民县持续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坚持全域谋划、系统推进,通过多元筹措资金,突出管养运一体,累计投入资金4.96亿元,完成农村公路新改建393公里、路面状况改善717公里、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82公里、危旧桥梁改造38座。目前,全县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2586公里,中等路比例提升至99.88%,优良路率达85.93%,县乡道三级路占比超60%。

推进融合化发展 打造“富民强县路”

以“四好农村路”建设为纽带,惠民县推动交通与产业、文旅、重大项目深度融合,释放公路辐射带动效应。

融入“全域旅游”,畅通生态文旅动脉。立足孙子文化、黄河文化、红色文化等资源优势,该县在公路建设中注重与自然生态、人文特色相结合,串联景区节点,完善配套设施,打通文旅融合“最后一公里”。借力全省全域旅游试点县政策,该县协同文旅部门实施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完成18.5公里老乐胡路大修工程、19.5公里县道惠归路改扩建工程及1.7公里惠归路西延工程,提升全域旅游骨干路网质量。同步完善导览标识,构建“快进慢游”旅游交通网络,推动全域旅游收入逐年增长,实现“修一条路、串一片景、富一方民”。

融入“特色产业”,铺就富民强村坦途。该县坚持“公路围着产业建,产业围着公路转”,分年度建成淄角镇8.8公里产业大道,串联淄角镇蓝莓基地、千亩黄瓜基地、禽乐养殖以及靠河郑蔬菜批发大市场,形成“路通、业兴、民富”的良性循环,带动特色农产品年交易额突破10亿元,为农旅活动提供交通支撑。结合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建设,打造清河镇青年路4.6公里示范路段,配套安防设施及双侧绿化带,贯通11个村庄,形成“一路一景、路景相融”的美丽乡村示范带。

融入“重大项目”,构建外联内畅体系。该县对接高商高速、庆章高速等在建项目,积极争取高速公路连接线项目,统筹解决农村公路拓宽改造土地指标。投资1.2亿元完成原乡道宋武路改扩建,建成5.8公里高商高速大年陈连接线。推进县道滨石路改扩建,实施6.15公里庆章高速皂户李连接线项目,强化内外交通衔接。

创新多元化筹资 打造“集约节约路”

通过“向上争、财政投、群众筹”多元模式筹措资金,惠民县保障公路建设与管养可持续推进。

政策驱动,争取上级资金“输血”。该县对照省、市“四好农村路”奖补政策,深入一线调研并按轻重缓急制定建设计划,严格对标完成项目以争取各级奖补。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争取到黄河滩区农村公路建设每公里40万元奖补资金。2021年至2024年,累计争取省级奖补资金1.35亿元、市级奖补资金5232万元。

多元整合,强化财政资金“造血“。在县级财政资金有限的情况下,通过整合美丽乡村建设、水利设施建设等资金,累计安排农村公路建设配套资金3.08亿元,保障重点项目顺利实施。每年固定列支150万元用于170公里县道的日常养护,保障良好路况。

群众参与,激发内生动力“活血”。组织道路沿线群众筹工筹劳,负责道路迁占和路基工程施工。村委会安排专人负责施工质量监督,确保资金精准使用。通过筹工筹劳,各镇(街道)累计节约建设成本1.2亿元。同时,选派106名群众代表全程参与工程监管,实现资金使用零投诉、工程质量零缺陷,保障了资金使用效益的最大化。

深化管养运一体 打造“高质高效路”

聚焦管理、养护、运营关键环节,惠民县提升农村公路综合服务水平。

推行项目代建,实现“管”有效益。为解决管理人员力量不足问题,保障工程质量和资金效益,该县创新推行“代建制”管理模式,连续4年通过招投标择优选择具备资质的社会第三方企业代行管理权,依托其专业经验提升项目安全、质量、进度、环保管理成效,以“小投入”实现资金“高效益”。

部门联动,实现“养”有效果。由县交通运输部门牵头,联合各镇(街道)及公安、综合行政执法等部门,常态化开展农村公路巡查和路域环境治理。聚焦道路两侧路肩、边坡、绿化带、背街小巷等区域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整治,覆盖全县170公里县道、444公里乡道及进村主干道,确保农村公路管护无死角、见实效。

服务为本,实现“运”有效能。以服务民生、助力经济为导向,该县不断提升农村公路运行功能。在交通量大的县道布局6处农村公路服务驿站,提供停车、休憩、餐饮、购物、如厕等便民服务。优化城乡公交网络,增设停靠站点,实现全县15条线路全域覆盖。推进客货邮融合发展,开通17条融合线路、建成407个村级服务点,2024年全县农村快件收发量达6317.9万件,3年内增长138%,城乡快递服务均等化水平大幅提升。

编辑:秦傲

责编:秦傲

审核:马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