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条平坦道路取代坑洼土路,一盏盏太阳能路灯点亮乡村夜晚,一股股清泉流入千家万户,一个个产业项目落地生根……自派驻平度市新河镇乡村振兴工作队以来,驻村第一书记张铸祥以“扎根乡村、服务群众”为初心,以“推动振兴、破解难题”为使命,在田间地头书写着一名交通系统干部的担当与情怀。
党建引领,筑牢乡村振兴“桥头堡”
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张铸祥始终把建强村党组织作为首要任务,推动党建工作与乡村发展同频共振。他积极参与村级组织建设,协助培养后备人才3名、入党积极分子4名,发展新党员1名,推动完成村级活动场所改造提升,有效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干什么。”张铸祥说。通过逐户走访、座谈交流,他梳理出道路破损、饮水安全、夜间出行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并发挥交通干部优势,积极协调资源,推动问题从“纸面”落到“地面”。
路通民心,铺就乡村幸福“快车道”
“以前这条路坑坑洼洼,下雨天根本没法走。现在好了,出门就是平坦大道!”谭家村村民指着新修的省道辅路感慨道。2024年,张铸祥协调平度市交通运输局投资115万元,对贯穿谭家村、城子南村的两条主干道进行全面整修,昔日“烦心路”变身“连心路”。
与此同时,他争取资金为城子南、城子北两村更换老旧净水设备,让村民喝上“放心水”;为东邵家村等3个村安装72盏太阳能路灯,照亮村民回家路;协调4万余元加固孙林村北淄阳河坝,筑牢防汛“安全墙”。一件件民生实事的落地,织密了群众幸福的“保障网”。
乡村治理,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张铸祥深入田间地头,精准把握治理痛点,组织开展防诈骗、防溺水、电动车安全等宣讲15场,提升村民安全意识;举办群众性文化活动7次,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参与防汛、环境整治、矛盾调解等基层工作数十次,营造了平安和谐的乡村环境。
产业造血,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乡村振兴,产业是核心。张铸祥积极对接企业资源,全力推动项目招引。2024年4月,成功引进青岛风火轮网络直播有限公司项目,落地新河工艺品全链条乡村振兴产业园。该项目总投资1100余万元,建成45个专业直播间,通过直播带货、网红培训、文化展播等方式,推动草编、假睫毛等特色产品“上网出圈”。截至目前,已帮助销售草编织品4万余件,假睫毛日均销量达2000余单。
2025年4月,他又引进银典碘化物项目,总投资1.1亿元,建成后年产值可达2亿元,纳税3000万元,为当地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两年驻村即将结束,但张铸祥表示:“收尾不收场,帮扶不断线。”下一步,他将持续巩固帮扶成果,建立困难群众长效帮扶机制,加强引进项目的跟踪服务,整理形成“问题清单、成果清单、经验清单”,为乡村振兴接续奋斗提供参考。
“乡村振兴是一场接力跑,我能参与其中,倍感光荣。”张铸祥说。从交通干部到驻村书记,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为民服务的初心。在他的努力下,新河镇的振兴之路正越走越宽、越走越稳。
编辑:袁梓晴
责编:
审核:李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