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普洱市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恩乐镇玻烈村,地处哀牢山与无量山之间,把边江畔无量山一侧,是古代滇藏茶马古道上一个重要驿站和必经之地,距镇沅县城14公里。境内山峦起伏,河流纵横,生态资源优越,被评为首批“国家森林乡村”。过去的岁月里,滇藏茶马古道穿境而过,玻烈村见证了马帮的繁忙往来,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
近年来,普洱市、镇沅县交通运输部门与当地政府和村党组织密切配合,立足玻烈村历史文化资源优势,积极推进玻烈茶马古道交通文化遗产保护与现代公路活态展示+低空经济+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项目,致力讲好普洱古代交通、现代交通与未来交通(低空交通)的故事,以“交通+”赋能农文旅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取得了积极成效。
强基固本,畅通融合发展“血脉”
聚焦玻烈村现代交通基础设施短板,坚持系统施策,提升交通品质,筑牢发展硬支撑。
“振兴路”打通致富通道。2024年5月,全长6公里的玻烈公路实现了全线沥青化改造升级,不仅极大地改善了村民出行条件,还将玻烈茶马古道文化遗址与当地田园风光、万亩沃柑产业基地有效链接,一举打通了玻烈村产业发展的“主动脉”。
“绿美路”提升生态颜值。坚持高标准建设与生态美化并重,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2024年在玻烈公路种植凤凰木、三角梅、金竹1000余株;2025年持续发力,在玻烈村132公里乡村道路种植蓝花楹、冬樱花、芒果、嘉宝果等花果树木20000余株,把公路变成靓丽的风景线,为乡村旅游增添了生态魅力。
“路长制”压实管养责任。严格落实路长制,明确镇、村两级路长职责,建立常态化巡查、保洁、维护机制,同时积极发动群众参与,激发群众爱路护路的积极性,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有效保障了“畅、安、舒、绿、美”的出行环境。
路通业兴,激活产业振兴“动能”
交通条件的根本性改善,为玻烈村农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路网织景,全域资源活起来。依托完善的村内道路和便捷的对外交通,玻烈村和普洱综交公司协同发力,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企业主导、集体参与、农户受益”的可持续增收模式,沿路打造稻田咖啡馆、“稻香”亲子园、稻草人艺术长廊等8大特色打卡点,规划完善茶马古道徒步路线、亲子工坊体验区等研学、团建精品路线,形成“一步一景”的沉浸式体验链,让游客在便捷的交通中深度感受森林山野和田园风光魅力。
智慧摆渡,促进文旅热起来。2025年7月,第三届“千簇万家吉祥火”彝族火把节期间,针对瞬时大客流带来的“进村难、停车难”问题,交通运输部门指导普洱综交运输服务公司创新推出“公交摆渡+智慧调度”应急疏运方案,投入15辆新能源公交车,设置7处临时智慧停靠点,通过智能平台实时优化调度,累计单程发车485趟,运送游客2.5万余人次。大量客流涌入,直接带动玻烈贡米、沃柑、黑古陶、民族服装等特色产品热销,有效实现“流量”变“销量”。
交旅互促,多元业态火起来。如今的玻烈村,正在围绕云南省全力打造“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文旅品牌的机遇,通过“交旅融合、以旅兴农”,大力实施“普洱市玻烈茶马古道交通文化遗产保护与现代公路活态展示+低空经济+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项目”,正积极申报“交通强国”交旅融合试点典型案例项目,致力将玻烈村打造成茶马古道上集交通文化、农耕文化、民族文化于一体的宜居宜业宜游和美乡村。
深耕运营,构建长效发展机制
交通运输部门着眼长远,推动从“节庆交通保障”向“常态交通服务+产业融合”升级,构建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
固化摆渡经验,服务常态需求。普洱综交公司总结火把节“公交摆渡+智慧调度”的成功经验,推出面向周末及节假日的固定接驳线路服务,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持续为游客提供便捷的公共交通选择,降低自驾依赖,提升游览体验。
深化客货邮融合,服务经济民生。在开通县城—玻烈公交专线的基础上,交通运输部门支持进一步完善玻烈村客货邮融合服务体系,优化公交带货流程,提升村级物流点服务能力,探索与电商平台合作,常态化助力玻烈贡米、沃柑等特色农产品出村进城,同时方便村民生活,让交通红利惠及日常。
探索科技赋能,拓展融合外延。积极探索低空经济与农文旅融合,不仅将无人机用于低空巡查、文旅、农业植保和短途运输,还一并将研学科普结合起来,生动展示了现代科技与交通、农文旅融合潜力。
蝶变之路,“交通+农文旅”深度融合
玻烈村的蝶变之路,是交通运输部门践行“交通先行”战略,系统推进“绿美公路”提颜值、“路长制”强管理、“客货邮”优服务、深度融合促产业的成功典范。
一条高标准的“振兴路”叠加“绿美”生态底色,一套智慧绿色的运输服务体系融入“客货邮”功能,一套“路长制”压实长效管养,成功激活了沉睡资源,撬动了农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畅通了乡村微循环。玻烈村的实践充分证明,交通是乡村振兴的基石和先导,是盘活资源、汇聚人气、赋能产业、服务民生的强大引擎。
编辑:张家顺
责编:
审核:潘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