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交通筑牢防汛生命线

2025-08-28 17:45:45 来源:中国交通报 作者:陈红宇 师晓静 -标准+

邢台地处河北省中南部地区,地势西高东低,子牙河和黑龙港河作为海河流域两大水系穿境而过,历史上多次发生洪灾。

面对逐渐严峻的防汛形势,邢台交通以制度为纲,构建起一套“1+10+N”的预案体系。该体系中的防汛抗旱工作领导小组,以局长任组长,下设10个专业工作组,涵盖从干线公路巡查到灾后重建的全链条职责,并延伸出N个专项预案,形成覆盖全市路网的防汛责任网。

其中,《邢台市交通运输行业“停运、停工”工作指导意见》明确了不同气象灾害响应级别下的停运停工标准,通过这套分级响应、精准管控的机制,最大限度减少和避免各类交通运输险情事故的发生。

“预案是基础,执行靠机制。”邢台市交通运输局防汛办工作人员介绍,通过科学调度、精准排查、应急响应和协同联动等措施,结合网格化管理模式,全市已构建起“三级贯通、平急结合”指挥架构。市级中枢依托TOCC平台,24小时监测路网、气象及救援资源,实现统一调度;市县前哨在暴雨核心区设立现场指挥部,由市局领导与属地负责人一线指挥,提升响应效率;基层执行端由养护、运输、执法等站队落实指令,确保直达一线。该体系通过层级联动、平急转换,全面强化防汛应急处置能力,保障群众出行安全。

在邢台市交通运行监测与应急指挥中心(TOCC),巨大的电子屏上实时跳动着全市路网运行数据。这是邢台交通防汛的“智慧中枢”,已接入公安交管、应急管理、数字城管等部门的监控资源,配合公路沿线的7处智能监测设备,构建起公路基础设施监测预警系统。在308国道滏阳新河特大桥,安装的光电挠度仪能捕捉毫米级位移变化,234国道高边坡段,14套测斜仪实时监测岩土体滑动趋势。系统配套红黄蓝三级预警机制,推动公路安全从"被动抢险"转向"主动防控"。今年汛期,该系统显著提升防汛效能,未来将推广至全市高风险路段,并开发实时路况查询功能。

多方协作方面,邢台市交通运输局防汛办主任介绍说:“我们与市气象局建立专用信息发布群,遇有暴雨、台风等恶劣天气预警信息能够提前共享,与市防办建立专用会商群,遇有区域洪涝灾害、山洪和地质灾害也会在第一时间掌握信息。”在主汛期关键时段,邢台市交通运输局选派骨干力量进驻市防汛指挥部,24小时参与应急值守和指挥调度,确保险情快速响应、科学处置。

今年以来,邢台共排查国省干线公路1800余公里,桥隧659座,高边坡、临水临崖等风险点位279处;排查农村公路2万余公里,桥隧1478座,建立“排查—整改—销号”闭环机制,重点整治临水临崖、高边坡、漫水桥、长大桥隧、不良地质和易水毁易积水路段,累计排查出隐患224处、整治224处,整治率100%。邢台市交通运输局集结精干力量,全力构筑防汛抢险“战斗堡垒”,成立了20支共计1538人的防汛抢险队伍,每支队伍均明确带队负责人及联络方式,确保指挥调度高效畅通;组建了由200辆货车、195辆客车组成的应急运输保障车队,详细登记司机信息、车辆载运能力,确保根据抢险需求精准调配运力。

面向未来规划,邢台将构建“气候适应型”交通,让交通运输系统更适应气候变化。在234国道石邢界至内丘县西秋村段改建工程中,项目构建“感知—抵御恢复适应”闭环韧性体系。该工程从防洪能力提升、排水系统优化、桥梁抗灾加固到智能监测预警多维度融入韧性设计。针对泜河上游支沟的洪水风险,项目通过科学计算洪峰流量与水位,扩大桥梁跨径与长度,兼顾行洪安全与结构稳定;路基排水系统则依据极端降雨数据动态设计边沟、截水沟等设施,并采用工程与生态相结合的防护措施,有效防范水毁灾害。桥梁桩基深度嵌入岩层以抵御冲刷,关键路段增设视频监控与边坡传感器,实现灾害风险实时预警,显著提升应急响应能力。

编辑:赵伊纯

责编:赵伊纯

审核:曹文娟 王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