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钢棚洞22小时快速落地318国道昌都八宿试验段

2025-09-23 15:19:33 来源:中国交通报 作者:黎良仆 何辉 -标准+

9月21日11时,随着最后一块钢箱顶板精准就位,318国道K3692+650处(西藏昌都市八宿县境内)传来一阵欢呼,由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四川交通设计院)与四川唐铁工程检测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实施的全装配钢棚洞试验段完成安装。

全长17米的绿色“公路安全帽”仅施工22小时便屹立于海拔3200米的318国道落石高危路段,相比传统钢筋混凝土棚洞节省90%工期,无需增设临时便道。这标志着刚刚在第50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会上夺得“评审团特别嘉许金奖”的四川原创硬核防护技术首次在雪域高原落地。

“这棚洞像顶钢盔,给来往车辆添了一层安全保障。”该项目负责人指着头顶峭壁说,“过去,这里一年大小落石能达到300余次,最大落石直径接近1米。”今年7月,四川交通设计院在巡线调研后,开展了针对性设计,把自主研发的“全装配钢棚洞”搬到了海拔3200米的施工现场。整座棚洞由工厂预制的箱型钢板、H型钢梁、柱、洞顶缓冲层“拼积木”而成,就像给公路戴了一顶“安全帽”。

“整座棚洞看似普通,但其巧妙的是集‘导—延—耗—抗四重防护技术于一体,能使上吨重的飞石层层卸力,最终化险为夷。”四川交通设计院隧道分院(防灾减灾中心)院长袁松介绍,“该结构已在多个山区公路高位崩塌灾害处置工程中成功应用,获得了10余项发明专利授权。”

为最大限度减少施工对公路通行的影响,四川交通设计院与相关单位紧密协作,累计断道10小时完成主体框架架设,22小时完成整体结构安装,整个过程比计划提前10小时。

值得一提的是,该试验段钢棚洞造价仅相当于同规格钢筋混凝土棚洞的50%,而且所有构件均可拆卸重复利用,为雪域高原国省干线公路提供了“经济、快速、绿色”的防灾减灾新选择。下一步,四川交通设计院将对钢棚洞运行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因地制宜持续开展技术提升与创新,为艰险山区公路防灾减灾救灾贡献四川力量。

编辑:张超群

责编:李玲

审核:马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