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厦门开通290条通学公交

2025-09-29 11:10:00 来源:中国交通报 作者:厦门交通 -标准+

每到周末,一场近万人的交通“大迁徙”都在福建厦门上演。

周五傍晚,在厦门岛外住宿制的高中校门前,又是一片繁忙的景象——数十辆定制公交沿着马路依次排开,学生们似训练有素般,在老师、驾驶员引导下,有序地排队上车。而到周日下午,一辆辆定制公交又从城市各个角落汇聚到校门口。每周如此,一年又一年,一届又一届。

从通学公交到上课日高峰线,从灵活公交再到定制公交,厦门公交用特色服务,用心、用情、用爱护航学生上学路。截至目前,厦门全市中学、中职及高等院校200个校区已配套626条公交线路及213个站点,其中多样化通学公交290条,包括通学定制公交268条、上课日高峰专线13条、周末灵活接驳线9条。

特别是9月以来,新增多样化通学公交110条,其中,通学定制公交107条、上课日高峰专线2条、周末灵活接驳线1条,服务六中同安校区、厦门实验中学祥平校区、一中海沧校区等27个中学校区。

一辆辆通学公交串起上学路

在厦门,“因爱而设”的通学公交有不少,从晨光熹微到暮色四合,岛内到岛外,一辆辆通学公交开进校园、开进乡村、开到家门口,串起一条又一条上学路。

今年9月,翔安区整合新圩镇7所农村学校,学校撤并后,学生集中至新圩学校的三个校区就读。为解决周边8个村庄学生的通学困难,翔安公交和新圩镇政府、学校及村委进行了多次沟通和现场勘察,开通8条通学定制公交。

“每天清晨7点30分,公交车准时停靠在各村居学生上客点,17点40分,又准时在新圩学校各校区接送点位等候学生放学。除了新圩片区,马巷片区我们也开通了9条定制通学公交,方便数百名孩子到翔城中学、翔安中学、厦大附属实验学校、双十中学翔安附属学校等上下学。”翔安公交经营发展部负责人说道。东寮村家长陈先生表示:“如果没有这几条通学定制公交,家长每天接送孩子很麻烦,通学定制公交的开通解决了学生上下学出行难题。”

民有所需,我有所应。从“家门口”到“校门口”,一条条线路背后是细致的调研和沟通。“根据每年学校派位情况与需求进行运力的精准调整,新学期开学后,每天我们还会根据公交车实时调度监控系统,及时调配车辆。”鹭城巴士经营发展部经理说。

这不,9月一开学,金鸡亭中学的学生发现车型变了——小约巴变成8.5米的常规公交车;厦门九中的学生感受到线路更顺畅了——线路、班次安排得更加合理。

鹭城巴士根据今年派位情况,提前对厦门九中、厦门第十一中学、金鸡亭中学等线路进行综合提升。

一条条公交线路陪伴孩子们的上学路,成为他们的青春回忆。对于许多厦门六中的学子而言,全市首条上课日高峰专线321路是他们共同的青春记忆。开通8年以来,321路解决和通社区学生上学“最后一公里”问题。

这样的老牌线路,今年也“与时俱进”。因升旗时间变化,本学期发车班次提前了5分钟。

一条条跨岛定制推进教育均衡

近些年来,高中名校在岛外建立新校区,跨岛定制公交模式渐渐“流行”起来。

今年新学期,厦门二中集美校区的定制公交班次从12班增至22班。考虑高三的学习需求,今年还增加周六往返岛内外的定制公交。

在同安区,跨岛定制公交同样受到学校和家长的欢迎。新学期伊始,厦门实验中学祥平校区开通了37条定制公交,比去年多了11条;厦门六中同安校区开通44条定制公交。不仅如此,还同步开通366路、365路、361路等接驳线路,服务一千多名学生。“定制公交覆盖岛内外各区,仅上周五的晚上,我们就调度80多辆车保障学生们的出勤,随着学生越来越多,未来线路还会继续增加。”同安公交公司经营发展部经理说。厦门实验中学祥平校区家委林女士也呼吁:“孩子乘坐公交车,不仅为家长“减负”,还缓解校外交通拥堵,学生乘坐定制公交,就能少开一些私家车,更环保,也更安全。”

一条条跨岛定制公交,缩短了岛内外的时空距离,促进了名校跨区发展,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作为最早的跨岛定制公交——厦门一中海沧校区的定制公交于2018年开通,7年多来,定制公交发展至30条线路。这是一条标杆线路,线路的驾驶员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孩子们一个都不能少。

厦门一中海沧校区2025级年段长说:“我们有1000多名学生,如果一放学每名家长都开私家车接送,交通压力会很大。定制公交开通,不仅缓解了交通压力,也能最大程度确保交通安全。”“我们与学校保卫科进行合作,规划停车区,方便孩子们上下车。刚开通的线路,我们都要组织车队到现场维持秩序,每条线路建立沟通群,学生和驾驶员可以在群里互动。”海沧公交经营发展部经理说。

一届老生走,一届新生来,中考、高考结束后,沟通群成了他们报喜的地方,甚至许多年后,学生还会与师傅们发节日祝福。“我驾驶定制公交已经4年了,每天早上6点35分从大学康城到杏林十中。这些年来,我和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我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每天早上我提早20分钟到站点,让他们可以提早在车上休息,下雨还可以在车上避雨。”D30路集美公交驾驶员何师傅说。

一次次细致调研为民服务

结合公交“六进”服务,公交车开进校园,也成为现实。

去年厦大翔安校区新增375路、376路校园内部环线,它在学生主要出行时段运行,串联学校教学楼、宿舍、体育馆、实验楼及主校门等师生热门出行地。

在厦门医学院,M15路和902路则直接开到宿舍门口。下午,学生小刘坐上M15路公交车,准备换乘地铁前往岛内,他的几个同学则登上902路车,前往集美大悦城。此前,M15路和902路的站点均设在校外的市政道路上,学生们步行需十多分钟。“M15路方便我们接驳地铁及前往软件园三期实习,902路方便我们坐BRT以及到第二医院实习点。别小看少走几步路,大家都很感谢学校和公交,公交进校园是实实在在的便民服务。”厦门医学院学生小刘说。

校园内人流多,如何在保障安全情况下,让线路更加合理?集美公交经营发展部工作人员给出了答案:“纸上画的线路,得经得起实地检验。线路合不合适,跑一趟就知道。每一条线路,都要不断去实地考察,比如标志标线是否合理、灯控设施有没有到位,都不能马虎。”

爱也双向奔赴。为让司机们可以更好地休憩,厦门医学院特意把闲置的保安亭改造成休息室,并安装了空调,配备舒适的椅子和日常饮用水。

一条条服务学生的公交线路,是为民办实事的“民生线”,“民生”连接“民心”,无论城市发展到何种程度,以厦门公交为代表的公共交通服务“初心”从未改变。

编辑:岳凌寒

责编:岳凌寒

审核:王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