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台千吨级架桥机“昆仑号”研发团队:匠心筑梦话“昆仑”

2023-04-03 16:17:41 来源:中国交通报 作者: -标准+

入选理由:世界首台千吨级架桥机“昆仑号”由中国铁建自主研发制造,这个划时代的高铁运架装备不但代表了我国铺架装备的最高水平,也代表着世界重大简支梁桥简支梁施工最高技术水平。“昆仑号”研发团队传承自铁道兵科学技术研究院(中国铁建铁五院前身)铺架技术研发团队,65载矢志创新、薪火相传,一代代技术研发团队先后完成了1000余项技术服务和科研项目,参与了成昆、京九、青藏等40余条国家重难点铁路干线的技术咨询研究,形成了完备的技术研发体系的人才梯队建设,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奖项60余项,被誉为“拉动铁路施工技术进步的‘火车头’”。在“昆仑号”投身湄洲湾跨海大桥建设的同时,由该团队研发的千吨级分体式架桥机、过隧运梁车于2020年7月在南沿江城际铁路投入使用,与“昆仑号”共同组成千吨级高铁施工装备完整产业链,率先实现该领域全产业链布局。

2022年9月27日,由中国铁建自主研发制造的世界首台千吨级架桥机“昆仑号”亮相“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接受了党和国家领导人检阅。这个划时代的高铁运架装备不但代表了我国铺架装备的最高水平,也代表着世界重大简支梁桥简支梁施工最高技术水平,为我国下一代高铁战略工程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2020年6月22日,“昆仑号”在福厦高铁湄洲湾跨海大桥建设现场成功架设第一片箱梁。相较于以往的架桥机,“昆仑号”可适应24至40米任意跨度箱梁施工,集提梁、运梁、架梁等功能于一体,满足30‰大坡道架梁和2000米小曲线架梁,能够顺利穿越高铁隧道并实现隧道内部和进出口架梁,并融合了信息化系统和人工智能,可实现远程结构安全监测,是我国目前功能最全的高铁桥梁施工设备。

“昆仑号”研发团队传承自铁道兵科学技术研究院(中国铁建铁五院前身)铺架技术研发团队,65载矢志创新、薪火相传,从我国第一代铁路舟桥到我国第一台铁路铺轨机,从第一代铁路架桥机到世界首台千吨级架桥机“昆仑号”,一代代技术研发团队先后完成了1000余项技术服务和科研项目,参与了成昆、京九、秦沈、青藏等40余条国家重难点铁路干线的技术咨询研究,形成了完备的技术研发体系的人才梯队建设,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奖项60余项,被誉为“拉动铁路施工技术进步的‘火车头’”。

瞄准从32米到40米的跨越

2006年以来,我国高铁桥梁开始普遍采用重900吨、长32米的简支箱梁架设,中国高铁运营里程也随之迅速跃升并稳居世界第一。随着更快速、更低碳、更经济的目标提出,建设更大跨度、更大吨位的简支箱梁桥也呼之欲出,而对于铁五院的研发团队来说,箱梁标准要实现从32米到40米的跨越,还要破解路桥隧频繁转换、运梁过隧、大坡度小曲线等架设难题。

2016年,“昆仑号”研发团队便开展了相关课题研究,主攻运架一体机的研发。2018年年初,研发团队提交的下导梁后抽式架桥机方案顺利通过评审,但他们发现,虽然架设能力提高了,可架桥机自重比预期重了400多吨,这样的设备在桥上作业无疑增加了风险,虽然技术参数没问题,但是经济性也有缺憾。研发团队面临着重大技术方案是否进行调整这一艰难的抉择,调整的话就意味着400多页方案计算书、150余版主梁图、10米多高的图纸要全部重来。

研发团队果断选择了新的技术路线并向上级申请变更,2018年7月,在收到上级批复后,研发团队立即启动了上导梁运架一体机的技术设计,此时留给他们的时间仅剩不到3个月。

精益求精实现新突破

研发团队开始了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团队里年纪最小的蒋中明刚刚谈恋爱,顾不得花前月下,整天泡在办公室,困倦时和衣小憩;设计负责人万鹏清早上起床恶心眩晕,直接被120送去医院,拍了片子又赶回办公区;交付技术方案的前夜,集体加班到凌晨的大家发现方案设计总师梁志新突然消失了,前一秒还在心疼“梁总也有撑不住的一天”,回头就看见他抱着一摞方便面出现在门口……

3个月的时间里,研发团队再次“交卷”,将“昆仑号”总重从1450吨降至975吨,更令专家们感叹“意外”和“惊喜”的是,体重虽减但功能十分强大,关节轴承可承载1200吨压力和200吨拉力,实现3个维度旋转;小直径、大承载轮胎将最大轴重提升至30吨,满足重载需求;联合研发的新材料GT785钢材,将强度和冲击功率提高至785兆帕、120焦耳,使“昆仑号”主梁力量强大、韧性十足。

在“昆仑号”投身湄洲湾跨海大桥建设的同时,由该团队研发的千吨级分体式架桥机、过隧运梁车于2020年7月在南沿江城际铁路投入使用,与“昆仑号”共同组成千吨级高铁施工装备完整产业链,率先实现该领域全产业链布局。

作为新一代高铁建设关键核心技术装备,“昆仑号”先后被《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主流媒体广泛报道,并亮相《领航》《大国重器Ⅲ动力澎湃》等专题纪录片。“昆仑号”研发团队的故事也被《人民日报》报道。  

未来,“昆仑号”研发团队将围绕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等目标,以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为己任,勇挑重担、敢打头阵、不辱使命,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编辑:刘雯卉

审核:孙英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