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选理由:云南怒江大峡谷深处,江水波涛汹涌。暴雨中,桑南才在投递时连人带车摔到了山谷中,自此便落下了残疾。一人、一所、一车,邮政所所在的称杆乡隶属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地跨高黎贡山东麓至碧罗雪山怒江两岸,西与缅甸接壤。34年中,桑南才累计行程16万公里,投递100余万份邮件,他和带来的那些邮件,是傈僳族群众和外界沟通的桥梁,他也被当地傈僳族群众亲切地称为“托厄哈扒”(傈僳语意为“送信人”)。
送件遇险,妻子差点去刨泥石流
在怒江的高山峡谷间,桑南才一走就是34年。
几年前,桑南才的妻子蜜晓琴也加入邮政,称杆乡邮政所从“1人1所”变成了“夫妻邮政所”。在妻子的协助下,桑南才迅速分拣出各个建制村的邮件,他指着墙上的投递示意图说,称杆乡邮政所辖全乡13个村委会7个投递段,共486公里,最远的一条邮路要去3个村,都在30公里以外。
7时30分,天还没亮透。收拾好两大包邮件后,头一天晚上就已完成预约投递的桑南才将邮袋绑在摩托车后座上,按了按戴在头上的头盔,接过妻子塞过来的馒头,说声“走了”,骑上摩托车,便头也不回地向目的地驶去。
出发前,桑南才说:“路比以前好走多了。”但一路上的弯急坡陡、危石嶙峋、峡谷森森,仍让人吓出一身冷汗。特别是从腊斯底村到前进村的一段山路,路窄、坡陡,一侧还是深不见底的悬崖,熟门熟路的桑南才,也不得不从摩托车上下来,推着前行。
除了险峻的山路,桑南才还要应对恶劣的天气和随时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1997年,桑南才遭遇了一次重大险情。
由于当时不通公路,桑南才还是步行送邮件,在从王玛基村到前进村的路上,天快黑了,又突降大雨,河水暴涨,前方的桥被冲垮了。就在桑南才准备原路折返时,泥石流倾泻而下,堵住了来路。进退无门之下,桑南才找了一个山洞,在里面窝了一夜。他说:“当时倒也没有多害怕,想着等雨停了,天亮了,就好了。”
桑南才没有被吓到,却吓坏了妻子,尽管已经过去多年,只要提起这件事,蜜晓琴还是忍不住掉眼泪:“一夜没睡,哭着找了老站长,还有几个乡亲,大家扛着锄头上山,都准备去刨泥石流了……听到他从山洞里向我们喊‘我还活着,我没死!’才松了一口气。”
尽管邮路艰辛,但桑南才从未想过放弃,自己选择的路,酸甜苦辣也要坚持走到底。
傈僳族群众与外界沟通的重要桥梁
“一路上只听得到自己的脚步声,再有就是风声、鸟叫声,真的很难熬!”跟邮路上的危险比起来,桑南才说其实自己更害怕寂寞和孤单,走一段就“哦嘿”喊上几声,再唱唱山歌,心情就好多了。妻子蜜晓琴看得更为透彻:“他离不开邮递员这份工作,乡亲们也离不开他。”
参加工作以来,桑南才经手的邮件共有100余万份,其中有寄托亲人思念的家书、有充满墨香的报刊杂志、有承载学子希望与梦想的录取通知书……因为山高谷深、交通不便,对于很多傈僳族群众而言,“托厄哈扒”就是与外界沟通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桥梁。
桑南才至今仍对一封装有录取通知书的邮件记忆犹新。2002年8月的一天,因为害怕耽误学生入学,他安抚好忧心忡忡的妻子,冒雨前往20公里以外的堵堵洛村。从早上一直走到天黑,桑南才终于到了学生打心家中,打心打开邮件一看,距离报到的日期已经很近了。“他们当时非常感动,拉着我的手说‘托厄哈扒,谢谢你!如果你今天不来,打心这辈子可能就完了!’”桑南才备感欣慰,昔日接过录取通知书的学子,如今已成为称杆中心学校的一名教师。
34年来,除了及时、准确地将一封封邮件送到村民手中,桑南才还经常义务帮乡亲们捎带一些物品,无论是大米、盐,还是化肥、农药、饲料,只要打个电话或者提前说一声,桑南才都会采购好并送上门去。他总说:“他们出来一趟不容易,我反正也要送邮件,顺便就带过去了,举手之劳。”
取出公积金帮村民“摘帽”
如果说帮乡亲们捎带日用品是举手之劳,那么对于前进村村民杨赵才一家来说,桑南才就是帮了大忙。
怒江州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是云南省脱贫攻坚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在全州上下如火如荼“战贫”的过程中,得知建档立卡贫困户杨赵才家生活窘迫,收入不高的桑南才主动伸出援手,毅然取出多年的住房公积金,将这10余万元的“巨款”借给杨赵才一家。桑南才坦言:“都是乡里乡亲,我也不忍心看他过穷日子。作为一名老党员,我也想要在脱贫攻坚中出一份力。”
在“托厄哈扒”的帮助下,杨赵才一家买了农用车,风风火火地跑起了运输,还经营了山羊养殖,日子慢慢好过起来了,今年已成功“摘帽”,成了当地第一批脱贫的人家。
“真的很感谢他,要不是他鼓励与帮助,我都不敢想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前进村村委会实施王基组的杨忠华,2014年拿到中专录取通知书时喜忧参半,喜的是考上中专了,忧的是面对一贫如洗的家庭,如何完成学业?心急如焚之时,桑南才毅然拿出1500元钱帮杨忠华交了学费,每个学期还资助他生活费。如今,顺利完成学业的杨忠华已当上了一名幼儿园老师。
桑南才还积极响应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怒江州分公司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助力农民脱贫增收的举措,帮助老乡们将荞麦、天麻、大蒜、蜂蜜等农特产品投放到线上,通过“邮乐小店”“优帮帮”“邮乐网”等邮政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助力脱贫攻坚。
从事邮递员工作34年来,桑南才也见证着家乡的发展和变化。刚参加工作的时候,都是步行送邮件,出去一趟,五六天才能回到所里。现在公路通了,很多地方骑摩托车就可以到达,当天去当天就能回;最开始那几年,1个月只有70—80件邮件,现在1个月的邮件和包裹能到5000件,1天的量就比过去1个月的还多……
为了让大家随时找到他,桑南才几乎没离开过称杆乡这片土地。桑南才的坚守,赢得了山村群众的信任,2020年,桑南才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身上光环多了,但本色没变,崎岖山路上依然是他骑着摩托车、背着邮包的匆匆身影。“因为邮包上有‘中国’两个字,我就得为国家做事,就得认认真真把工作做好。”桑南才说。
编辑:刘雯卉
审核:孙英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