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海事局大连危险货物运输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罗薇:行走在热爱里

2023-04-03 16:46:15 来源:中国交通报 作者: -标准+

入选理由:“她就像一团火,不仅在工作中热烈绽放,也为他人指引着方向。”她就是辽宁海事局大连危险货物运输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罗薇,18年来一直扎根水路危险货物运输研究工作。

面向国际,罗薇日夜埋首于上百万字的国际规则,推敲琢磨每一种危险货物的安全运输条件。自2005年以来,共向国际海事组织提交提案35份,其中18份提案获得大会通过并写入新版规则。

面对航运企业,她尽己所能,积极探索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点,勇做标准制定的“拓荒者”,帮助航运公司解决运输难题,助力企业迅速抢占市场资源,为民族企业“出海”保驾护航。

她对工作一往而深,在专业与专注中,既实现了自我价值,也创造出了巨大的社会价值。

接轨国际 成果输出专而精

罗薇毕业于大连海事大学环境科学专业,对于水路危险货物安全运输研究,罗薇形容道:“这是一份令我‘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工作”。她非常热爱自己的职业,18年来没有一丝倦怠。“遇到的难题被一个个解决,别人做不到或没做过的事情我先做到了,这个过程中就收获了无限的乐趣。”

当热爱遇上工作,灵感与成果便源源不断。自参加工作以来,罗薇先后承担了11项科技研究项目,5项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在我国重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入选交通运输部水运行业专家库安全应急专家库,坚持用专业力量为我国航运安全和经济发展贡献海事智慧。

所谓专业,就是要做到极致。“一般来说,问题咨询到我们这里,应该是目前行业内还没人能解决的,我们这里更像‘办不成事窗口’,专门负责解决一些‘疑难杂症’,正是这一次次的‘药到病除’,才逐渐树立了研究中心的权威性。”罗薇说,这也是她一直追求的。

罗薇日夜埋首于上百万字的国际规则,推敲琢磨每一种危险货物的安全运输条件。自2005年以来,罗薇和她的团队共向国际海事组织提交提案35份,其中18份提案获得大会通过并写入新版规则,多个提案取得历史性突破。

服务发展 规则制定“接地气”

为民服务的心,因为热爱而滚烫。

危险货物运输规则的制定不是高高在上束之高阁,也不是单纯的约束与监管,而是要保障安全,要让企业看得明白、用着实惠,让规则制定更加“接地气”。

一直以来,自热锅都是以单品的形式出口到目的国,在目的国组装然后再进行销售,由于目的国劳动力成本较高,就会导致产品成本居高不下,在市场上失去竞争力。

“为解决产品整装运输难题,团队成员第一时间将市场上现有的自热锅买回来,对不同品牌和不同剂量的加热包进行研究,经过反复实验,我们发现加热包遇水产生的氢气,会对运输安全产生威胁。”罗薇说。基于扎实的试验结论,他们专门制定了符合安全运输标准的方案,为企业整装运输自热锅提供了便利。

除此之外,为更好地服务企业,研究中心还打造了“船载危险货物属性查询平台”,免费为航运企业提供相关危险货物性质和运输条件的在线查询服务;在深入梳理货物性质的基础上,解决了我国大型锂电池柜式储能系统出口的难题,保障国内数家大型锂电池生产企业顺利出运货物。

“看到我们的工作给企业创造了效益,为行业做出了贡献,就会觉得自己的努力非常有价值。”罗薇说,“能从事这份工作是很骄傲的事情,这份职业荣誉感激励着我不懈努力、勇毅前行。”

培育团队 构建人才“强磁场”

怀揣热爱,一路向前。

为了更好地发挥危险货物安全运输研究的海事力量,2015年,“罗薇劳模创新工作室”正式成立,工作室主要围绕船载危险货物安全运输开展研究工作。目前,工作室除了罗薇,还有7名核心成员,均硕士学位。

团队凝聚力对“罗薇劳模创新工作室”来说非常重要。“遇到困难,大家都是一起来讨论,群策群力来解决问题,所有的成果都不是一个人单打独斗出来的,而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罗薇说。在其带领下,工作室迅速发展,先后获评“辽宁省职工创新工作室”“大连市劳模创新先进工作室”“全国海事系统劳模先进创新工作室”等荣誉称号。

聚是一团火。单独来看,每个成员也都闪耀着独有的光芒:团队成员陶佳慧,在2022年参加了交通运输科普讲解大赛暨全国科普讲解大赛预选赛,并获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吉海龙长期跟踪国际会议,凡是和国际事务相关的工作,几乎都是他牵头在做;林燕专门负责各种标准修制定工作,已经成长为该领域的拔尖人才……

现在,“罗薇劳模创新工作室”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更加注重去承担社会责任。比如,他们会定期开展公益性宣讲活动,提高行业安全意识;在微信公众号开设“海安薇服”科普专栏和微信小程序,免费向社会提供危险货物科普服务和信息查询服务。

编辑:刘雯卉

审核:孙英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