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选理由:2021年12月12日,许波所在油轮接到搜救中心指令,搜寻营救沉没货轮“天丰369”的落水船员。经过仔细搜索,发现一只载着两名遇险人员的救生筏。顶着大风大浪,油轮艰难地贴近救生筏,但筏上两位遇险者因体温过低,已经陷入半昏迷状态。万分紧急中,许波奋不顾身跳入海中。在冰冷刺骨的海水中几番尝试后,终于在翻涌的波涛中奋力爬上救生筏,用绳索系住两位遇险人员,与同事合力,成功将两人救起。随后,还进行长达1个多小时的紧急抢救。许波的英勇事迹受到国际海事组织的肯定,授予其2022年国际海事组织“海上特别勇敢奖”。
2022年11月2日,在英国伦敦举办的国际海事组织海上安全委员会第106次会议的颁奖典礼上,浙江舟山籍油轮“建桥502”轮大副许波荣获“海上特别勇敢奖”奖章,成为该奖章当年唯一的获奖者。这是52岁的许波人生路上的高光时刻。
果断改航营救遇险货轮
2021年12月12日凌晨四点左右,一艘名为“天丰369”的货轮遭遇恶劣天气,在芝罘湾东北约30海里处进水并开始下沉。
当时,“建桥502”轮正在从辽宁营口港驶向广东东莞港的途中,距离遇险船舶仅有四五海里。接到指令后,“建桥502”轮立即改航,赶赴现场协助救助遇险船舶。
当天值班的,正是“建桥502”轮大副许波。“救人一刻都不能停留,否则可能就错过时机了。”赶往遇险货轮的途中,许波和船员们心急如焚,将轮船开足马力。“刚开始还能看到雷达信号,大概10分钟后就消失了。”许波心里咯噔一声,“不好,船沉了。”
凌晨4时50分许,“建桥502”轮抵达救援点。经过一个半小时的仔细搜索,终于发现了一艘翻扣的救生筏,上面载着两名遇险船员。“我是在船头瞭望的,当时用手电筒照射搜索,远远地看到有两个人倒在那里,我们想靠过去,但船有惯性,会漂,他们的救生筏也随着风漂,要靠近他们非常困难,但救人的机会不能再失去了。”许波回忆到。
不顾严寒跳海救人
天黑、风大、浪急,“建桥502”轮经过多次艰难尝试,终于贴近救生筏。但筏上两位遇险者因体温过低,陷入了半昏迷状态,已经没有能力将救助绳系到自己身上,许波和同事一时无法将两名遇险人员营救上船。
“这么冷的天气,可能15分钟就会有生命危险。当时我们的船好不容易才靠近,我就想快点把他们救上来。”此时的许波心中只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快救人!他顾不上脱掉厚重的棉袄棉裤,从两三米高的船舷边跳入海中,争分夺秒,与死神赛跑。
12月的大海,温度大约是0摄氏度,跳进大海后,许波身上的棉衣裤瞬间吸满海水,又沉又冷,游动艰难而缓慢。在冰冷刺骨的海水中几番尝试后,他终于在波涛翻涌的海水中爬上救生筏,用从甲板上扔下来的绳索,系住两位遇险人员,在同事的合力下把他们拉上油轮。
回到船上后,许波顾不上脱去湿透的棉衣,持有海上医护证的他,又立刻与其他三名船员一起,为两名遇险人员实施心肺复苏,持续时间长达1小时40分钟。最终,其中一名获救人员幸免于难,另一名因体温过低不幸离世。
救人是渔家子弟的美德
许波生长在舟山市岱山县长涂岛的海边小渔村。大海的辽阔哺育了博大无私、坚韧顽强的渔家子弟。“我的父辈、爷辈,都是在大海中谋生,我从小到大听到过很多关于海上救助的故事。80年前,舟山东极岛的渔民还舍命救起过‘里斯本丸’号船的384名英军战俘。救人是一个传统,特别是在我们舟山,这是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美德。”
救人除了勇气,还需要过硬的本领。作为一名与风浪为伴的老船员,除了从小练就的一身好水性,日常的正规化管理和常态化培训,也让许波积累了良好的应急救助技能,具备了危难时刻伸出援手的力量和底气。
据了解,国际海事组织“海上特别勇敢奖”分为三等,一等为“海上特别勇敢奖”奖章,二等为表彰证书,三等为表彰信。2022年,该奖项共收到来自17个成员国和2个非政府组织的41个提名,最终获“海上特别勇敢奖”奖章的仅许波一人。
国际海事组织在其官网上称:“鉴于这名中国大副英勇无畏的救人精神,授予其2022年国际海事组织‘海上特别勇敢奖’,以表彰他在营救两名船员时表现出的勇敢、决心和耐力。”
“每条船上的每个船员,都像亲兄弟一样。当看到遇难兄弟,我肯定会付出百分之一百二十的努力去抢救”,许波说,“这次国际海事组织授予我这个奖项,不仅是对我团队和个人的鼓励,更是对中国海上搜救事业的肯定!这是我一生的荣耀!”
闯荡大海的人,内心自有一片广阔的海。“一人兴善,万人可激”,许波不顾个人安危的义举,彰显了人性之美,也带动和激励着越来越多的人做好事行善举。
编辑:刘雯卉
审核:孙英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