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港第一港埠有限公司拖头队副队长成卫东:给机器人当“师傅”

2023-04-03 17:12:21 来源:中国交通报 作者: -标准+

入选理由:1998年,成卫东成为了天津港的一名拖车司机,刚开始工作时,他每天琢磨的,就是怎么把拖车开好,甚至吃饭、扫地时都在研究拖车的运行轨迹。后来,他创新发明了一系列高效的操作方法和驾驶技巧,成为了天津港的“拖车王”。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在天津港正式投产运营以来,作为首批港口行业AI训练师,成卫东把多年研究的技巧方法编入程序写成指令,让智能水平运输机器人依靠5G、北斗等技术,安全高效地自主完成运输任务。得益于此,2022年,天津港76台ART行驶总里程超44万公里,单车故障率下降80%以上,天津港的智能水平运输机器人已实现L4级无人驾驶,全世界首屈一指。成卫东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带领团队完成200余项技术创新,获得40多项国家专利,先后获评“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劳动模范”。

1998年,成卫东进入天津港。多年来,他把“学最好的技术、当最好的司机、作最好的员工”当成自己的座右铭,以岗位作为施展才华、挥洒激情、无私奉献的舞台,不断努力,不断学习,不断进取,为天津港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从“拖车王”到AI训练师

作为拖车司机,成卫东那时候每天琢磨的,就是怎么把长20米、宽3米的拖车开好。成卫东当时几乎都着了魔,为了研究拖车的运行轨迹,吃饭的时候经常把饭碗当成拖车,扫地的时候又把扫把当成拖车,寻找转弯的角度。后来成卫东逐步创新发明了一系列高效的操作方法和驾驶技巧,成为了天津港的“拖车王”。

港口是经济的晴雨表。现在,全球前十大港口中,有八个在中国,我国在港口能力、效率、自动化等诸多领域都领跑全球。天津港也取得了一批首创性、标志性的世界一流港口建设成果。比如,2021年10月17日,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在天津港正式投产运营。十几个人操控的智能系统,就能轻松指挥百余台无人驾驶大型机械设备同时作业。这其中,最亮眼的就是智能水平运输机器人(ART)。而成卫东,正是这些智能机器人的“师傅”。

作为首批港口行业AI训练师,成卫东把多年研究的驾驶技巧和操作方法编入程序写成指令,让这些机器人“徒弟”们依靠5G、北斗等自主技术,安全高效地完成自己的运输任务。2022年,天津港76台ART行驶总里程超44万公里,单车故障率下降80%以上,当前天津港的智能水平运输机器人已实现L4级无人驾驶,在全世界首屈一指。

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产业工人的现代化

“25年的工作经历,让我认识到,是党和国家为我们搭建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让我们能够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也让我们在迈向制造强国的进程中信心十足。作为新时代的产业工人,我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也感到身上沉甸甸的一份责任。”成卫东说。

近年来,成卫东带领团队完成200余项技术创新,获得40多项国家专利,先后获得了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今年3月,成卫东又当选了全国总工会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选树的大国工匠年度人物。

“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产业工人的现代化。作为新时代的港口产业工人,我们将脚踏实地,用实际行动落实高质量发展的各项要求,我们有信心把港口建设得更智慧、更绿色,有信心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成卫东说。

编辑:刘雯卉

审核:孙英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