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指导下,党中央和相关部委在政策层积极引领,各地方对相关企业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自动驾驶产业有序创新。
北京市在自动驾驶管理政策方面一直领先,4月28日,北京市率先发放了无人化载人示范应用通知书,百度成为首批获准企业,其旗下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萝卜快跑正式开启“方向盘后无人”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
作为全球超大城市,北京市率先开启无人化载人示范应用,标志着我国自动驾驶向无人化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是北京积极加大政策先行先试力度,抢抓产业发展战略机遇,加快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的重要成果,也是中国自动驾驶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突破。
百度Apollo已领先Waymo 迎来“冲顶时刻”
无人驾驶是自动驾驶领域的“珠峰”,这次北京开启无人化载人示范应用,表明我国自动驾驶已经进入关键的“冲顶时刻”。作为各国汽车产业与科技产业跨界、竞合的必争之地,谁能率先成功到达自动驾驶顶峰,意义重大。
全球自动驾驶业内,有两大头部玩家,一个是Alphabet(Google母公司)的子公司Waymo,另一个就是中国的百度Apollo,其技术路线、测试运营、商业落地等举动都会引起整个自动驾驶行业的关注。
从两家公司实际测试和运营的道路复杂程度来看,百度Apollo在国内测试所面临的路况显然更为复杂。不同于Waymo测试的百万级人口城市,北京拥有接近2200万的常住人口规模,人口密度更高,技术落地的难度系数几何级增加。
美国的城市核心区很小,住宅及生活区比较分散和稀疏,主要区域间的连接大多为干道快速路和车流量比较低的支路,整体道路场景比较规范,交通参与者也比较少。而中国的城市核心区更大,生活区、商业区、住宅区混合分布,密度更高,出行高峰期拥堵是常态。交通参与者除机动车外还包括大量的行人和非机动车,特别是各种快递车、外卖车,会带来比较大的交通风险。
无人化Robotaxi能在北京实现无人化载人示范应用,意味着百度Apollo在技术上更加成熟,同时表明中国的自动驾驶技术已经实现全球领跑。
虽然百度Apollo的起步比谷歌Waymo晚了几年,但其实际道路测试里程已经达到了2700万公里,增长速度要快过谷歌Waymo,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百度的总测试里程也将超越Waymo。
除了国内,百度Apollo还在美国加州测试,更多样的测试环境,意味着百度可以收集更高质量的测试数据,在算法迭代上更具优势。美国加州机动车管理局(DMV)报告显示,2021年百度Apollo在加州无人化测试过程中无事故、无接管,且取得了全无人自动驾驶测试第一名的骄人成绩。
再从运营上来看,Waymo只在美国的凤凰城、旧金山运营,而百度Apollo已在北京、长沙、沧州、广州、上海、重庆、深圳、阳泉、乌镇全面开放服务,在北京、重庆、阳泉三地已开始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商业化试点。据百度Apollo 2022年年初发布的数据,每天平均订单量达到2300单以上,差不多是谷歌Waymo的4到5倍,这种运营能力远远领先Waymo。
在产品上,百度Apollo最新发布的Apollo Moon第五代无人车,将无人车的成本进一步下降到了48万元,而Waymo的单车成本约合110万元,单车成本接近谷歌Waymo的1/3。而更低的成本,可以帮助百度实现更多无人车的投放,获得更快的数据挖掘速度。更加重要的是,其成本已经进入商业运营的成本区间,意味着能够形成真正的商业闭环。
更丰富的测试场景,更多的真实路测数据,更快的数据增长速度,更低的产品成本,这些都使得百度Apollo的自动驾驶技术快速迭代进步,能够更快地解决极端场景问题,也就能更早地攀上自动驾驶的顶峰。
适宜自动驾驶发展的中国产业生态
在自动驾驶领域,相关政策法规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对比来看,美国6年来推出了5项国家级政策,例如允许企业生产不带方向盘和油门刹车的车型,主要目标是减少对创新的束缚,但在具体的执行和引导上缺乏主动性。
过去6年来,中国已经连续发布10余项国家级政策,从数字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智能网联标准、道路测试等多角度保证自动驾驶的全方向发展,这种“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策引导,无疑将对自动驾驶产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这种体制优势的体现,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就是最好的例子,该领域连续7年获得产销量第一的好成绩。
除了国家的政策引领,地方政府对发展自动驾驶也十分积极。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河南、长沙等40余个省市都出台了细致的管理办法,实现了道路测试、载人测试、示范运营到无人化等多个阶段划分和覆盖,并纷纷建立道路测试、示范应用政策先行区,确保将产业落到实处。
自动驾驶需要高精度的传感器、高算力的计算芯片、高效的云服务,中国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投入,已经催生了一大批优秀的科技公司。特别是在激光雷达领域,现阶段国内的禾赛科技、速腾聚创、图达通等企业,在产品和技术上已经取得了领先地位。在计算芯片上,发展速度非常快,未来可期。云服务、V2X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国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具有无法超越的领先优势。
在市场接受度和用户信心方面,中国也拥有更好的环境。根据J.D.Power发布的“2021年中国消费者自动驾驶信心指数调查”,中国消费者对自动驾驶技术信心指数达到了50分,远高于美国消费者的36分。
麦肯锡未来出行研究中心的研究也指出,中国消费者愿意为购买自动驾驶汽车支付高达4600美元的溢价,而美国仅为3900美元。这也都能说明中国消费者对自动驾驶的接受度更高。
有业内人士表示,中国消费者积极接受新技术,刺激企业不断创新的特性将促进自动驾驶技术的高速发展, 从而能比其他国家更快地搭建好自动驾驶生态系统。
目前,中国自动驾驶产业发展已经领先世界,进入到关键的“冲顶时刻”,而这也意味着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对政府部门的政策制定、企业的技术发展都提出了新要求:要从思想上具备开拓者的心态,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才能有获得登上世界之巅的机会。
编辑:李宁
审核:孙英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