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时节,鱼苗销售旺季。记者沿着整洁宽阔、循环畅通的两车道沥青公路,走进“湖北省鱼苗孵化第一村”——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陶店乡幸福村。村委会旁、幸福水库边、占地50亩的鱼苗孵化基地里,52个孵化车间整齐排列。
穿着下水裤的渔农们,或忙着在自家档口前的鱼池下网捕鱼、上缸孵化,或将麦须大小的“鱼花”充氧打包、上车发货,或转运和喂养种鱼、联系客户。
来采购鱼苗的外地牌照私家车、运输鱼苗的鄂J牌照本地货车、到精养鱼池转运种鱼的三轮车、在网上接单的网约车等,在鱼苗孵化基地进进出出。
“好路既让村民出行更方便,也让鱼苗运输更便捷,路对鱼苗销售太重要了,爱路护路成了村民的自觉行动。”1990年出生的幸福村村级路长、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杨冬说,每年4月底进入青、草、鲢、鳙“四大家鱼”鱼苗繁育生产时期。6月初,销售鳜鱼、鲈鱼、黄颡、翘嘴等“名特优”鱼苗产品。7月后开始养基围虾。每到鱼苗销售季节,渔农们都是早晨两三点钟就起床忙碌,家家户户都是连轴转,一袋袋优质鱼苗运往全国各地。
见证村路从泥巴路到水泥路,再到双车道沥青路的七组队长刘荣华,从一台车发展到两台货车运输鱼苗。
36岁的幸福村党总支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黄冈市幸福鱼苗孵化专业合作社监事长孙梦,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曾在广东惠州某银行上班。前几年回乡,看到家乡水泥路变成沥青路和发展潜力,他毅然辞掉“白领”工作回到家乡,当起“渔三代”。
“记忆中村里只有泥巴路时,肩挑背扛种鱼,既有种鱼死亡,又有人摔倒。”孙梦说,“现在路好了,3个月纯收入可达30多万元,另外加上基围虾养殖,年收入达60万元以上。”
村民们看到的是循环畅通的村路和南来北往的货车,看不见的是无线网络和空中航线。近几年,像孙梦一样从北上广深等返乡的年轻人已有30余人。幸福村的渔农们从此不再等客上门,而是从线下走到了线上,网上直播、电商走货,在网上卖起了鱼苗。
眼角眉梢都是笑意的孙梦说,“村里‘四好农村路’联网成环,鱼苗运输方式也多,现在线上下单订购、线下生产包装、空中转运、24小时直达的模式,小鱼苗坐上大飞机,以最快的速度抵达全国各地客户手上,实现幸福鱼苗从畅游华中到遨游全国。”
开着私家车来采购的71岁武汉市新洲区新冲镇新冲村王安启说:“鱼苗品种多,质量好,价格优惠,路好又走,我养了70亩水面,一年来两次。”
安徽高河的凌现胜开着皖HR06H9皮卡每年都来幸福村,心满意足采购到4个品种鱼苗。
货拉拉司机、冀J93GR2驾驶员刘建福,家在河北沧州,“在高速公路上接的单,要送1000万尾鱼苗到襄州,没想到这里公路这么便捷美丽,路边有树有花,等待装车我到村里看看。”
就在刘建福在村里开眼界时,渔农孙伟在母亲刘桂花、细爷孙兵武、细奶刘春荣的配合下,有序完成了从网箱中将“鱼花”用量杯放入盆中、装氧气包、打氧、打包封口、装车。
建路惠民,养路为民,管路靠民,运营富民。黄州区农村公路事业发展中心主任张水华说:“为服务幸福村发展,我们去年用多彩旅游路提档升级幸福村公路,更好地促进鱼苗产业发展和休闲观光游,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借路拓产,我们鱼苗都是订单销售,预计今年合作社各类鱼苗销售或将达到200亿尾,总尾数可能会创历史新高。”幸福鱼苗孵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孙彬航说。
幸福村里幸福路。陶店乡党委书记雷志武说:“基地年产值达4000万元,净利润1800万元,同时带动餐饮、交通运输、鱼需品等行业和周边村养鱼致富,幸福村从事鱼苗孵化户121户,保守估计户平年纯收入10万元以上。村路边电商中心和淡水鱼博物馆即将完工,占地100亩的高档民宿也已开建,好路让幸福村更幸福。”
编辑:翟慧
审核:连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