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水兴航、畅通江汉,打造黄金水道;
勇立潮头、守正创新,建设绿色运河。
十载春秋,万舸争流满载而来,畅行江汉运河、扬帆远航;
十载岁月,履职尽责保通保畅,彰显情暖运河、和谐惠民;
十载奋进,面面锦旗承载信任,映照初心如磐、不负使命;
2014年9月26日,随着第一艘船舶由汉江经江汉运河驶入长江,江汉运河正式通航,长江中游与汉江中游航运实现连通,形成环绕江汉平原、内连武汉城市圈的810公里千吨级黄金航道圈,“引水兴航,江汉齐飞”愿景成为现实。
弹指一挥间。江汉运河通航十年,连续实现安全运行,通行船舶61770艘次,通航保证率98%。通航十年,运河人担当起保障67公里航道安全畅通的重任,用拼搏努力、辛勤敬业编织着江汉运河航道事业蓬勃发展的生动画卷,造就连接长江、汉江中游航运的生态、绿色的黄金水道。
党建领航,凝心聚力谋发展。
十年里,江汉运河航道管理处坚持将党的建设放在首位,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等学习教育活动,及时跟进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经常性开展知识竞赛、线上竞答、读书分享、情景党课、实地践学、红色剧本杀等活动,通过形式更“鲜活”、内容更“解渴”的政治理论学习,进一步强化政治引领,提高政治能力、凝聚发展共识。
坚持以创建“红旗党支部”为目标,严肃认真开展党内政治生活,持续推进“一支部一品牌”建设,形成“三亮三融入”“五实”“一引两驱”等特色鲜明支部工作法,确保党建各项工作制度全、措施硬、效果实;探索推进党建业务融合,成立水上党支部,将支部建在船上,打造“移动战斗堡垒”,与荆州海事局等六家水上单位组成的“平安荆江 美丽荆江”党建联盟,将党建贯穿到思想、工作、服务之中,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航道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治保证。
科技创新,智慧航道展新颜。
十年里,江汉运河航道管理处坚持以创新发展为动力,推进航道管理与服务数字化融合升级,建成江汉运河智能航运管理与服务系统,推进船舶过闸智能管理,为船民提供线上调度申请服务,实现“一键式”过闸;同时深化对江汉运河全线水域实行电子化覆盖监控,通过数字化手段,实时捕捉船舶航行动态,全方位了解航道水情,及时开展航道管理服务。
主动对接服务汉江航运,以智能航运管理与服务系统为依托,助力建设“e船畅”内河通航调度指挥系统,推进汉江及江汉运河航道已建成船闸数据库、调度系统的整合,保障多座船闸实现“一键申报、数据共享、联合调度、多闸通过”,为船舶通航和船闸管理提供有效便捷的智能服务;同时完善船舶过闸信用评级系统,将船民如实申报率、调度配合度、航行操作规范度等情况纳入其中,为每艘船舶建立“一船一档”的信用档案,搭建起涵盖监管、指挥、调度、管理、协调、服务的综合信息平台。
通航高效,货畅其流行江汉。
十年里,江汉运河航道管理处坚持以通航为第一要务,扎实推进船闸运行规范化管理,健全完善《江汉运河通航建筑物运行方案》《维护技术规程》等规定,常态化开展航道巡查、观测,专业化做好船闸例行养护、维护检查,推进机电设施升级改造,高效完成船闸大修、航道疏浚等工作,保障通航建筑物高效运行和船舶安全通行。
持续优化船舶调度,结合船舶尺寸、重量和吃水深度,通过“e船畅”系统,对通航船舶进行自动智能排挡,提高闸室利用率,推送排档图、引导船舶进闸,提升通航效率;主动对接通航船企,调研重点时段过闸运输需求,做好船舶运量分析,完善《船闸高峰运行应急调度机制》,于通航高峰期及时启动“迎早送晚”服务,延长通航时间,科学安排过闸闸次,实现错峰分流、快进快出,确保待闸船舶每日“清零”,营造高效有序的通航环境。
筑牢安全,守护航运平安网。
十年里,江汉运河航道管理处全力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建立健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以“全覆盖、无死角、无盲区、重实效”为原则,抓好生产、设备、人身风险管控,全面做好通航建筑物安全监测和日常管理,有效应对冰冻雨雪恶劣天气,科学精准防控疫情,守土尽责确保船闸安全生产态势平稳,安全通航率100%,切实做到风险底数低、管控措施实、可防可控。
坚决做好重点时段、重大节会期间保通保畅,结合春运、国庆、船舶过闸繁忙等各个时间的安全管理特点,创新“集控监控+无人机+现地监管”三维立体监管模式,落实24小时值班和事故信息报告制度,妥善处置突发事件。健全完善汛期应急保通预案和应急处置措施,强化多部门联防联控机制,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加强防汛应急演练,提升防汛应急抢险处置能力水平,常态化做好“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水域形势研判,密切监测水情雨情汛情,及时发布预警,适时启动防汛应急响应机制,确保建航建筑物汛期安全稳定。
绿色发展,碧水蓝天映运河。
十年里,江汉运河航道管理处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持续做好江汉运河航道水环境保护,定期组织航道漂浮物打捞,联合海事、港航等部门,开展“航行江汉运河船舶污染物零排放”活动,对拟通过船舶进行生活污水出口检查,实施封舱管理,采取污水管路“双盲断”措施,推广船舶水污染物“船上储存、交岸处置”的零排放治理模式,多措并举推进长江干线船舶水污染物“零排放”。
坚持践行“美化运河”理念,积极开展植树护绿等活动,加强对船闸、护坡及周边环境的整治和绿化,改善生态环境,确保水生资源可持续发展;结合水运发展新要求,在航道养护、船闸检修中探索运用具有绿色低碳特性的新材料、新工艺,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技术在通航设施装备上的应用,实现全线67公里航道桥柱灯及助航设施太阳能供电全覆盖,靠船墩全部安装风光互补灯照明供电,积极推进江汉运河船舶岸电使用工作,绿色运河建设成效显著。
情满运河,周到服务暖民心。
十年里,江汉运河航道管理处坚持以民为本、服务为先,当好“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为过往船舶及时、准确发布江汉运河水文、气象、净高、航宽等通航水情信息,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定期与船民面对面交流,深入长江、汉江沿线和江汉运河辐射区域,与货主物流、船舶航运企业、港航海事部门等开展座谈交流,征求意见建议,做到高标准服务、实打实解难题。
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确保安全快速过闸的同时,关注船民生产生活环境,夏送清凉、冬送温暖,在节日期间为船民送去节日祝福和日用品,在持续高温天气下为船民赠送消暑物资,建立李埠水上船员党群服务中心,登上船头为过往船民提供生活服务、法律咨询、纠纷调解、困难救助,打通航道服务“最后一公里”;积极与荆州、潜江驻地村党支部建立健全长效沟通机制,定点帮扶驻地村困难家庭,协同开展防溺水宣传和重点区域巡查工作,让党旗在运河一线上高高飘扬。
文化赋能,品牌塑造树标杆。
十年里,江汉运河航道管理处围绕交通强国湖北篇章部署,积极培育现代交通文化,结合交通运输和江汉运河特点提炼形成“绿色运河”文化品牌,坚持将文化品牌建设与党建、精神文明建设和中心工作相结合,科学规划品牌创建目标、路径,打造出一套包含理念识别系统(MI)、品牌视觉识别系统(VI)、行为识别系统(BI)的文化品牌创建体系,为江汉运河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文化动力和精神支撑。
坚持以“创得出精品、打得出优势、亮得出品牌”为目标,积极参加“交通强国、品牌力量”第四届交通运输文化品牌推选活动、“喜迎二十大·交通运输行业明星船闸”推选宣传活动、“传承文化基因、共创美好交通”交通运输文创产品征集活动等,自编自演《千帆过尽 运河依旧》文化品牌节目,推出“绿色运河工作套装”文创产品,生动诠释品牌内涵及创建成效,打响“绿色运河”品牌美誉度,传播运河特色,宣传推介江汉运河,深化文化建设出彩。
在这砥砺奋进的十年里,处党委团结带领全处党员干部职工勇于创新、争做先锋,聚焦各阶段目标任务,准确把握发展形势,抢抓机遇、主动作为,推动江汉运河航道事业稳中求进,通航效益日益提升,以规范的管理和惠民的服务赢得过往通航船民好评,荣获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文明单位、湖北省文明单位、省直机关红旗党支部、省直机关最美巾帼奋斗集体、省青年文明号创建集体、全国交通运输“榜样品牌”等多项荣誉称号。
一渠碧波见证百年梦圆,江汉运河惠泽荆楚大地,从历史中走来,向未来奔去。奋进新时代,江汉运河航道管理处干部职工将继续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秉承“安全、畅通、高效、绿色”的管理理念,积极应对新形势、新挑战,围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目标要求,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扎实的作风推进江汉运河航道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建设交通强国示范区作出新的贡献。
编辑:吕甜甜
审核:李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