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湄长河,一江相连;钢铁丝路,一线相通。
今天的中老铁路上,“复兴号”“澜沧号”双向奔赴,“澜湄快线”驰骋山海,车轮滚滚之间,人享其行、物畅其流。作为中老铁路“国门第一站”,磨憨站参与、见证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合作共赢的生动实践。
在这个繁忙的铁路枢纽,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普洱车务段磨憨站130余名铁路职工坚守于此,用智慧和汗水确保每一趟客货列车安全准点运行,守护着这条跨国动脉的畅通无阻。
自中老铁路2021年12月3日开通运营以来,磨憨站累计服务跨境旅客56万人次、运输跨境货物达1500万吨。其中,“丝路·金花”和“云鹏·畅流国际”这两个服务台,发挥着客运窗口和货运支撑的重要作用。
温馨服务 让旅客感受回家的温度
4月上旬,一封来自12306热线的表扬工单派发到磨憨站“丝路·金花”服务台。
故事发生在4月初,当班的售票员闫钧淮和同事李宁宁帮助意大利旅客里亚·斯特法诺,用纸箱包装自行车并送到站台,解决了里亚的乘车难题。
当里亚提出想要支付费用以表谢意时,他们婉言谢绝,并表示:“用心服务好旅客是我们每一名职工共同的目标。”里亚离开磨憨站后,通过国际长途拨打12306,表达了对服务台工作人员的感谢之情。
这封表扬工单,是“丝路·金花”服务台温暖旅客出行路的鲜活注脚。
秉持以旅客为中心的服务理念,2023年4月13日,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开通后,磨憨站开设“丝路·金花”服务台,提供多语言、民族文化融合的一系列贴心服务,努力让各国友人、各类人群都能享受到美好出行体验。
针对旅客在服务台提出的建议,磨憨站在候车区为旅客搭建免费的共享充电区,供应新鲜卫生的热链餐食“傣家饭”,与金融机构合作提供使用Visa等境外卡种购票、购物和提取现金业务,受到中外旅客一致好评。
今年泼水节期间,磨憨站联合联检部门推出17项跨境服务升级举措:通过“旅游团网上预约通关”系统实现客流预判,动态增开查验通道;设置《入境卡》预填通道、双语引导屏及多语种志愿服务岗,旅客列车通关时间从90分钟压缩至52分钟。
“通关不是冰冷的流程,要让旅客感受到回家的温度。”磨憨站副站长高蓉表示,他们将不断探索,持续推进通关便利化,让跨境旅客往来更快捷。
24小时值守 释放“黄金线路”运能
如果说“丝路·金花”服务台是磨憨站服务旅客的温馨窗口,那么“云鹏·畅流国际”服务台则是其推进货运服务效率和水平双提升的有力支撑。
面对日益增长的国际货运需求,磨憨站搭建“云鹏·畅流国际”服务台,通过“铁路快通”运输模式,全天候、不间断开展运输生产服务,并积极与海关协调,实施“全国通关一体化”、“两步申报”、24小时窗口预约等措施,不断刷新口岸通关效率纪录,充分释放中老铁路“黄金线路”运能。
加速通关的同时,物理扩容并行推进。自2022年起,磨憨铁路口岸先后投用粮食、水果、冰鲜水产品等多个指定监管场所,配备查验平台和冷藏库,年查验能力达104万吨。
据磨憨站党总支书记自力介绍,目前,磨憨铁路口岸货运列车通关时间从初期的40多个小时缩减至5个小时以内,货物进出口值连续3年稳步走高,成为我国对东盟第一大铁路口岸。
协同共治 口岸更安全更清洁更优美
2024年12月3日,中老铁路通车运营三周年之际,磨憨铁路口岸顺利通过世界卫生组织实地测评验收,成为我国首个“国际卫生陆港”。这标志着磨憨铁路口岸应对国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跻身世界先进水平。
中老铁路进出口货运量不断增长,跨境游持续升温,对磨憨铁路口岸的卫生服务、传染病防控等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昆明市政府指导下,磨憨站与海关等部门协作,以“国际卫生陆港”创建为契机,全面提升口岸公共卫生保障能力。
作为创建工作的主体落实单位,磨憨站积极推动口岸驻场单位与地方政府相关部门之间建立立体联防联控网络,实现口岸公共卫生风险安全、可控、闭环。
此外,磨憨站充分发挥中国磨憨和老挝磨丁国境站站长月度会议、中老铁路运维协商会议等机制作用,与老挝铁路部门保持密切交流合作,共同开展跨境列车、公共场所卫生监测等工作,有效防控传染病的跨境传播。
随着磨憨铁路口岸成功获评“国际卫生陆港”,跨境游客拥有了更加安全、清洁、优美的出行环境,中老铁路的国际竞争力也得到大幅提升。
国门枢纽,实干争先。磨憨站全体职工将继续扎根一线,守护中老铁路“国门第一站”,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贡献力量。
编辑:翟慧
责编:翟慧
审核:连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