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进港,看不见的部分更重要

2025-09-09 10:12:55 来源:中国交通报 作者:廖睿聪 -标准+

以铁水联运为代表的多式联运是当前我国交通运输结构调整的重要突破口,为提高货物运输效率、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十四五”以来,我国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明确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年均增长15%以上。实现这一目标,铁路进港是一个绕不开的先决条件。

作为解决海铁联运“最后一公里”难题的关键一环,铁路专用线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沿海和长江干线主要港口铁路进港率超90%。在我国的港口版图上,一段段进港“最后一公里”末梢打通,铁路和港口码头实现无缝对接。

铁路进港的难点,不仅在于港口场地内的施工,更在于不同运输方式如何更高水平的协同合作、打通壁垒。“十四五”以来,在政策大力推动下,铁路、港口、海关、自然资源等部门合作取得了良好成效,海铁联运获得了长足发展。除了目之所及的众多港口打通与铁路中心站之间的物理间隔,软服务也在日趋成熟,“一单制”“一箱制”“船舶直发铁路”等机制普及推广,各类智慧管理平台有效提升数据流转效率。当物理的壁垒被打通,多方信息数据实现共享,物流数字生态也得以构建,越来越多的货主可以享受到更优质高效的运输服务。

面向未来,海铁联运高质量发展的脚步不会停歇。铁路进港绝不是将铁路专用线一“铺”了之,各部门需要拿出进一步的配套措施来确保进港铁路的有效利用率、保障运输组织高效便捷。我们也期待,随着海铁联运在广阔的范围铺展开来,物畅其流的美好愿景加速照进现实。 

编辑:翟慧

责编:翟慧

审核:连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