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交通报社会责任报告
(2022年度)
目录
1.前言 ………………………………………………2
2.政治责任 …………………………………………3
3.阵地建设责任……………………………………13
4.服务责任…………………………………………15
5.人文关怀责任……………………………………19
6.文化责任…………………………………………21
7.安全责任…………………………………………24
8.道德责任…………………………………………24
9.保障权益责任……………………………………25
10.合法经营责任 …………………………………26
11.后记 ……………………………………………26
一、前言
1.媒体概况
中国交通报创刊于1984年11月7日,由交通运输部主管、中国交通报社有限公司主办,是交通运输部党组喉舌和交通运输新闻舆论主渠道主阵地,覆盖交通运输全领域,拥有报纸、新闻网、微信、微博、舆情、手机客户端、手机数字报等全媒体矩阵。《中国交通报》周一至周五出版,每期8版,全国发行。
2.媒体社会责任理念
中国交通报始终坚持植根行业、服务社会。积极发挥“专业、权威、引领、服务”功能,因应行业需求,搭建互动平台,传承交通文化,弘扬新时代交通精神,为奋力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努力当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营造良好氛围。
3.媒体在2022年度获奖情况
报社采编中心获评“全国巾帼文明岗”;第一党支部被命名为中央和国家机关“四强党支部”;公路中心获评“2022年‘新春走基层’全国行业类媒体先进集体”。
3件作品分获第34届中国经济新闻奖二、三等奖;1件作品在中央宣传部、中国记协组织的2022年“新春走基层”活动中获评中央新闻单位优秀作品;7件作品参展中国行业报协会主办的“非凡十年经济建设新闻图片展”;2版摄影专版参展北京国际摄影周2022“礼赞新时代 再创新伟业”全国主流媒体新闻摄影展;“交通发布”获评2022年度中国交通十佳微博账号。
二、政治责任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始终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
1.政治方向
全力做好党的二十大主题宣传,纸媒刊发相关新闻报道180余篇、“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成就报道266个整版;新媒体平台发布相关报道500余篇次。广泛传播冬奥等时段交通声音,开设《通向冬奥·一线日记》等栏目。组织奋力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努力当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系列报道,刊发相关报道122篇、整版47个。做好全国“两会”、“新春走基层”等重大会议和重要活动报道。
2.舆论引导
(1)引导社会热点
聚焦社会热点,紧盯舆论动态,加强主动策划,把握“时度效”,及时准确回应统筹疫情防控与物流保通保畅、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收费公路、绿色交通等社会关切;强化议程设置,全力服务交通运输部新闻发布等工作。
(2)注重改进创新
紧贴受众移动化、视频化、社交化等新需求,创新开展“我是新时代交通人”宣讲比赛,综合运用现场直播和文字、图片、音视频等方式,通过全媒体平台广泛传播,决赛直播互动量约8万,共有724个故事、1000余名宣讲人员参与。
3.舆论监督
(1)批评性报道
疫情防控期间,针对一些地方采取“一刀切”“层层加码”“一律劝返”等举措受到群众抵触,开展舆论监督,建言《物流畅通方能促经济保民生稳人心》。
(2)调查性报道
疫情防控期间,在途货车司机在吃饭、如厕、通行、核酸检测等方面遇到一些烦心事,也有些“蹭热点”的虚假消息传播。本报深入一线调查真相,澄清谬误,报道各地为货车司机排忧解难的保障举措,取得较大反响。
4.对外传播
(1)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与世界银行签订中国—世界银行伙伴基金项目协议,升级中国交通转型与创新知识平台(TransFORM)网站功能和架构,通过图文、视频、报告、博客等形式,将中国交通运输发展经验向国际传播。
(2)促进文化交流
配合世界银行完成对2022交通转型发展论坛亚太专场的宣传报道,交流气候变化下交通运输行业的可持续复苏。与世界银行共同主办城市配送低碳绿色发展研讨会,交流中国城市配送领域的减碳实践。
三、阵地建设责任
加快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优化新媒体产品布局,全媒体建设迈上新台阶。
1.融媒体矩阵
持续加强融媒体矩阵建设,升级硬件系统,拥有中国交通新闻网、交通强国客户端等自有传播平台,以及学习强国号、微博、微信、抖音、快手、今日头条号、百度百家号等第三方平台账号。
2.融媒体报道
重大宣传均采用融媒体报道,日常报道鼓励文图音视频并茂。各平台全年发布各类稿件4.9万篇,累计阅读约17亿次(不含微博话题)。
推出“我做一天春运人”融媒体系列报道。特派记者深入一线体验交通运输岗位,通过“报、网、微、端”立体展示春运人的工作状态。其中,《翻山越岭携春来》获评2022年“新春走基层”活动中央新闻单位优秀作品。
3.融合采编平台建设
成立跨部门的融媒体中心,全媒体一体化平台持续完善,移动协同移动办公覆盖全流程、全渠道、全类型(含驻地记者站),即时为全终端提供全方位服务。
四、服务责任
关注民生、热心公益,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1.信息服务
(1)政策信息服务
及时准确刊播重大政策、部令、统计公报等政务信息,以及惠民政策信息,权威发布政策解读,重点时段增刊3期。
(2)生活信息服务
及时报道公路桥隧通车等最新动态,发布出行预测、路线建议、抢险进度等;关注旅游出行等百姓话题,推荐出行“攻略”。
2.社会服务
(1)公共服务平台
“中国交通报”官方微信《贴心服务》栏,开设“道路运政一网通办”办事渠道。继续办好《空姐帮你问》等专栏。
(2)公共智库服务
作为交通运输新型智库联盟成员单位,积极发挥作用,开设专栏扩大成果传播。
3.公益活动
(1)纸媒刊发公益广告24个整版,并在新媒体刊播。
(2)组建“关爱货车司机公益联盟”。社工会组织购买西藏等帮扶地区产品5.5万元。组织员工为新疆孩子编织毛衣裤并通过交通运输部工会统一捐赠。
(3)作为交通运输部结对帮扶第六工作组成员,承担相关工作,投入帮扶资金4万元,并大力宣传所帮扶乡村百姓种植沙棘、防洪治沙等成效,助力乡村振兴。
五、人文关怀责任
常态化开设《民生》《人才·教育》《行业文明》版,守望民生,传递正能量。
1.民生报道
(1)重点关注报道大货车司机、快递小哥、船员等群体就业现状、问题、诉求,解读相关政策,提出意见建议,举办主题活动,助推环境改善。
(2)高度关注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少数民族、妇女等群体出行服务,助推解决问题。
2.灾难和事故报道
在防汛、抗震救灾和东航客机坠毁等突发事故报道中,关爱生命,以正能量抚慰人心,避免“二次伤害”。
3.以人为本
(1)报道有态度有温度
办好《正能量》专栏,传达正确立场、观点、态度,激发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
(2)凸显人文精神
常态化开设《人物》版,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常态化开设《冷眼读书》专栏,推介图书启迪思想。开设《书香交通品读荟》专栏,助推全民阅读。
六、文化责任
常态化开设《交通文化》版,举办多种主题活动。
1.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开设《喜迎二十大》《二十大代表风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等专栏,并在重要节点推出特别策划,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凝聚强大奋进力量,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组织“非凡十年 影鉴交通”交通运输短视频创摄大赛,宣传中国梦。
2.传承繁荣优秀传统文化
(1)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常态化开设《文化长河》专栏,挖掘讲述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沿线等交通文化文物古迹故事。
(2)推动文化创新发展
组织开展首届全国交通运输优秀文博馆推选展示活动,62家展馆展室参与,涵盖铁路、公路、民航、邮政、水运等多个领域。
组织开展首届交通运输优秀文创产品征集活动,406件文创产品参加展示。
组织开展第四届交通运输优秀文化品牌推选活动,298个文化品牌入围推选。
3.推动提升科学素养
(1)常态化开设《智慧交通》《绿色交通》版,报道交通运输科技创新前沿动态、最新成果。推出“第一动力 交通科技成果工程化产业化成就巡礼”主题宣传。
(2)开设《探秘创新平台》《一起涨知识》科普栏目。设立交通青年科学家精神传播平台,组建交通青年科技创新百人团。
七、安全责任
精编精校,安全刊播,2022年度抽检差错率低于国家规定的万分之三。
安全刊播方面:
(1)达到有关安全刊播要求。
(2)纸媒和新媒体均严格遵守“三审三校”制度,防止安全刊播事故发生。
(3)进一步完善特殊时期应急报道方案、疫情期间采编出报工作应急预案。
八、道德责任
严格遵守《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采编行为规范,未出现违反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等情况。
1.遵守职业规范
(1)坚守真实性原则,未刊播虚假事实新闻。
(2)不存在有偿新闻、有偿不闻、新闻敲诈等行为。
(3)坚决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做到真实、客观、科学、优质。
(4)纸媒和其他平台作品原创率均在60%以上,尊重原创保护版权。
2.维护社会公德
维护公序良俗,以正面宣传为主,讲好交通故事,弘扬社会正气,讴歌美好心灵。
3.接受社会监督
(1)记者执行采访任务时按规定出示新闻记者证。
(2)报纸固定位置刊登主要部门及各派出机构电话,申领新闻记者证等事项予以公示,畅通群众举报投诉渠道,及时准确予以回应。
九、保障权益责任
高度重视保障新闻从业人员各项权益,提供良好成长平台。
1.保障从业人员合法权益
(1)支持保护从业人员正常采编行为,为风险报道一线记者购买保险、配置防护用品。
(2)支持保护因采编行为受到侵害的从业人员,需要时及时为其申诉。
2.保障从业人员薪酬福利
(1)依法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
(2)规范支付薪酬,规范缴纳“五险一金”,建立企业年金。
(3)保障员工休假休息等权利。
3.规范新闻记者证管理
(1)为符合条件的采编人员及时申请新闻记者证。
(2)及时收回离职、退休等采编人员的新闻记者证。
4.开展员工教育培训
持续优化入职培训、加强分类培训,重点强化政治素质、业务技能培训。组织采编人员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新闻舆论和交通运输工作的重要论述。
十、合法经营责任
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完善内部规章制度,经营行为合法规范。
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新闻出版管理等部门发布的各项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未发生违法违规行为。
严格做到采编与经营两分开,规范开展经营行为。驻地方记者站合规合法,采编活动依法规范,未从事与新闻采编业务无关的活动。报社不向驻地方记者站下达经营任务、不收取管理费用。
未刊播违法违规广告。
十一、后记
1.回应
针对2021年度不足之处,改进如下:
(1)优化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方面,成立跨部门的融媒体中心,基本实现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融合发展。
(2)完善融媒体平台远程投稿功能方面,为所有驻地记者站人员开放远程投稿权限,基本实现骨干通联队伍直接投稿至报社公共稿库。
(3)强化科技、教育方面报道方面,成立科教中心,设立传播平台,拓展通联队伍,策划执行相关主题宣传,组织开展重大主题活动。
2.不足
(1)2022年度不足之处,一是全线上出报流程有待进一步磨合,二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报道有待进一步强化,三是服务交通运输文化创新发展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
(2)2022年度,中国交通报不存在被新闻出版等行政管理部门或被新闻道德委员会等行业组织作出行政处罚、通报批评等情况。
3.改进
一是持续磨合全线上出报流程,进一步加强各环节培训和演练,力争“极限情况”下无缝切换至全线上出报模式。
二是大力宣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设相关专栏,组织主题活动,提升传播效果。
三是努力优化体制机制,为服务交通运输文化创新发展夯实基础。
编辑:刘雯卉
审核:孙英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