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涛,河北港口集团曹妃甸港矿石码头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技术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注册安全工程师。入选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先后荣获河北省劳动模范、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章、河北省技术发明奖三等奖、河北省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展金奖,获得专利17项。他带领团队自主研发,攻克多项技术壁垒,突破堆取料机自动化、卸船自动化技术,获得了自主知识产权,促进港口机械向智慧港口的转变。2014年,宋涛创新工作室成立。
2人可操作6台堆取料机
“起初,我们打算效仿周边码头,用外包的形式解决系统问题。但作为一个追求‘技术就是效率、创新就是效益’的团队,自主研发、精益求精的精神始终激励着我们,将‘向外求’的心态转为‘向内求’的努力。大家经过一年的不懈奋斗,终于实现了堆取料机自动化,使矿石散货堆取料作业由人工操作转为智能化自动作业。”在宋涛创新工作室的创新成果展区,宋涛看着眼前的堆取料机自动化操作系统模型,感慨万千。
时光回溯到2020年,矿石码头的堆取料机自动化操作是急需解决的行业内难题。宋涛带领团队总结矿石散货堆场的特点,梳理近10年生产维修的经验,提出要自主研发堆取料机自动化系统。
锚定目标,须寻人才,搭建团队。宋涛创新工作室人才济济,聚集了机、电、液、控等各个专业的优秀技术人员。2021年年初,宋涛牵头成立了堆取料机自动化攻关团队。
在研发过程中,团队成员艰辛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
进行雷达系统调试安装时,团队成员连续一周驻扎在现场,对位置和角度进行了几十次的反复调试;自动化程序设计人员吝涛连续40个小时盯靠在重载试运行现场,随时解决出现的突发问题,累到靠着墙都能睡着;宋涛面对货垛扫描成像难题,自学数字处理软件,连续月余未曾回家。
经过改进、试验、分析、再改进、再试验,团队攻克了数字建模、扫描成像、精确定位、自动对位、自动换层、恒流量控制、斗轮过载控制以及通讯设备检测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在2021年5月完成了首台堆取料机自动化改造。5个月后,完成了全部6台堆取料机自动化改造,全面开展自动化重载调试。2021年年底,堆取料机自动化系统正式投入使用。
堆取料机自动化系统改善了操作人员的工作环境,仅2人就能在集控室操作6台堆取料机进行作业。与传统堆取料机人工操作相比,自动化堆取料机更安全、舒适、精准、高效,降低了港口的运营成本。
一键操控卸船机
“电气组,我们再测试一下扫描仪传输信号。”“机械组,仓口摄像头振动比较大,调整基座的稳定性。”“3号机司机,我们要试验抓斗自动进出舱,你注意监护抓斗运行,发生紧急情况立即拍急停。”在实训室,宋涛和他的团队成员们正在紧锣密鼓地调试卸船机自动化系统。
这个系统的全称叫基于扫描成像技术的桥式抓斗卸船机自动控制系统,是由港口企业职工完全自主研发的卸船机自动化项目,于2023年年初启动。
在研发期间,团队成员投入了极大的创新热情,攻克了抓斗防摇算法、抓斗轨迹控制技术、激光扫描成像系统、高精度视频跟踪系统、智能防撞系统等关键技术难题。
“卸船机自动化是一个新的课题,实施难度大,国内矿石码头尚无自主研发的先例。现在我们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经过半年的努力研发,实现了远程控制,操作人员在办公室就能一键操控卸船机进行生产作业。”宋涛介绍说,卸船机自动化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适应性强,并且可复制、可移植。
在今年7月28日举办的第二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上,卸船机自动化系统成功亮相,展示了曹妃甸港在智慧港口建设中取得的新成果。当日,40万吨满载船舶靠泊曹妃甸港,该系统在作业中首次应用,通过智能化的检测和防撞技术保障了作业安全,同时也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改善了工作环境。
团队成员还总结出一套卸船机提效操作法,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卸船机各机构的联动功能来节省操作时间。“货物抓取技巧的核心是在作业时合理控制舱内物料状态,采用‘奇偶成行,隔行抓取’的抓取技巧,可以提高单次抓取质量。”团队骨干成员韩立涛介绍说,掌握了技巧,再结合快、准、紧、稳的操作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卸船生产作业效率。
卸船机救生笼、槽型托辊更换工具、变频器综合试验台……近年来,通过创新孵化,宋涛创新工作室累计完成创新项目100余项,现已获得国际发明专利1项,国家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29项,软件著作权12项,各类创新成果获得省部级创新奖励12项,培养出全国交通技术能手等9名省部级荣誉称号获得者。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宋涛创新工作室的全体成员们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他们用自己的努力与奋斗,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贡献力量。
编辑:袁帅
审核:杜爱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