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利用校史资源 建好特色“大思政课”

2023-10-20 17:05:06 来源:中国交通报 作者:李孟瑞 杨云峰 -标准+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主力军,如何结合办学特点,找到红色资源挖掘利用与“大思政”建设和争创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的结合点,事关校园文化建设品位的“成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特色”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底色”。

近年来,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以获批立项陕西省“大思政课”建设试点项目为契机,大力实施“以史润心铸魂育人——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红色校史育人工程”,推动红色校史资源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形成校园文化建设的“陕西交院特色”。

建立健全制度机制 激活红色校史资源

建章立制组织推动。学校在党委宣传部设立校史挖掘利用办公室,专门负责挖掘、整理红色校史资源,策划组织开展系列活动。学校还制定了相关考核制度,定期评选相关工作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努力动员全校师生共同参与,为实施“红色校史育人工程”提供了制度和机制保障。

创造条件持续推进。学校为“红色校史育人工程”配备专门的场地及设备,将相关经费列入每年的财务预算。同时,把“红色校史育人工程”列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项目,并设立专项课题强化校史研究,努力推动校史理论研究与育人实践工作深度融合。

内外结合协同发力。学校注重发挥老领导、老教师、历届校友及社会各界的力量,内外结合收集整理校史资源。先后两次面向社会发出征集校史资源的公告,使一大批“沉睡”已久的校园红色资源被“激活”。目前,学校已收集整理形成35万余字的校史文字史料、1000余幅(部)影像资料及40余件校史红色文物,填补了过往校史记载的许多“断点”和“空白”。

搭建转化利用平台 发挥校史育人功能

“一访一赛一发言”厚植校园红色文化根脉。“一访”即开展“寻访校史上的老党员”活动,学校组织师生以记者团的形式,先后采访了曾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和见证学校建立的老党员陈晶文等英雄模范,并以网络视频等形式推送,有效激发了师生爱党报国情怀,相关作品获教育部关工委“读懂中国”活动最佳短视频奖。“一赛”即由学校各二级学院轮流承办“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演讲赛,由师生登台讲述校史上的英雄模范事迹,以演讲赛为载体、以声音为媒介、以情感为能量,使师生沉浸式学习校园榜样,激发奋进前行力量。“一发言”即在每周的升国旗仪式上,由师生代表进行“国旗下的发言——红色校史里的成长故事”,讲述校史上优秀学子爱党报国的成长经历,用校园里的事教育校园里的人,激励师生增强情感认同,转化为实践行动。

“一剧一库两课”丰富红色校史育人内涵。“一剧”即支持学生编演红色校史情景剧和话剧等,直观再现红色办学历史情境,促使师生在角色扮演中实现情感共鸣。“一库”即建立“校园红色资源库”,丰富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资源,强化课程育人效果。“两课”即在每年新入职教职工岗前培训中开设“党史中的校史”专题课,面向学生开设“红色交院”选修课,让师生在系统学习中自觉传承光荣办学传统。

“四阵地两平台”提升红色校史育人水平。在校报、官网、官微、广播站4个校园媒体阵地上开辟专栏,推出红色校史系列报道,把教育师生拥护党的领导和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融入到字里行间,引导师生自觉铭记党恩、跟党奋进。“两平台”即充分发挥学校视频号、官方抖音两个视频平台作用,推出“话校史、讲党史”系列短视频,用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持续推送,有效“活化”红色资源,增强育人效果。

“两书一册”固化红色校史挖掘利用成果。“两书”即组织力量以红色办学历程为主线,编辑出版学校大事记、校史。“一册”即从整理的红色校史中遴选具有代表性的图片,编辑成学校红色足迹画册,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红色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拓展社会辐射半径 扩大校史育人效应

多维联动强化校史育人功能。聚焦校园重点区域,精心设置点位,在电子屏、闭路电视等载体上滚动播放红色校史专题片,在校园景观、宣传栏、走廊等常年刊载校园红色故事,把红色校史向校园每个角落投射,促进校史育人实践的多维联动和全面辐射。

创新形式打造清朗网络空间。创新“新媒体+红色校史”传播模式,在官网、官微等平台开设专栏,综合运用情景再现、动画动漫、H5等形式,创作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生动有趣的红色育人短视频,在新媒体平台推出,持续扩大校园网络主流空间,使红色校史育人工作始终跟得上时代步伐,受到师生的关注和喜爱。

共建基地持续扩大社会影响。从校史资源中筛选出一批老党员及亲属参加“南泥湾大生产运动”文物。在充分尊重老同志意愿的前提下,积极联系红色教育场馆等捐赠红色文物,并与有关场馆共建“传承红色基因教育基地”,延展了学校的红色根脉,扩大了校史育人半径。

编辑:袁帅

审核:杜爱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