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工第一党支部和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第四党支部联学。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奋力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简称教工第一党支部)始终把党建育人摆在首位,致力于党建工作的推进及课程思政的探索,努力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持续发挥红色育人资源优势。
教工第一党支部始终以一流党建引领一流学科发展为目标,以政治建设为核心,以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为驱动,以强动力、拓内容、搭平台、优环境、树先锋为支撑,为交通运输行业培养了一大批青年才俊,为高校党建育人积累了经验,为课程思政的探索树立了典范。
育人为先 探索学科课程思政新方法
“我们学科对课程思政天然有需求。”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简称同济交通学院)院长、教工第一党支部党员凌建明教授说,“交通运输行业具有交融天地、联通万物的宏大格局。从我们学院走出去的栋梁之才,既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工匠精神,还具备强大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更拥有战略思维、全局意识和家国情怀。因此人才培养的知识体系除了要有扎实的工科基础,还必须涵盖战略、政策、法规、管理、人文等诸多方面。”
同济交通人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育人要六个“下功夫”,将思政教育与专业认证相结合,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目标为导向,围绕六个维度的课程思政元素,开发了社会人文、政策法制、发展理念、管理思维、责任担当和创新实践六大课程群。在学院以及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支部党员积极开展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宪法法治精神、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等思政教育内容掰细揉碎,巧妙融入一个个专业知识点,嵌入到课程教学大纲,编织进课堂教学设计中,综合运用案例、讨论、问答、作业等教学手段,点燃青年学生心中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
机场工程基础理论与智能建养团队获评校“卓越”研究生导学团队标兵。
凌建明教授带领的机场工程基础理论与智能建养团队获评校“卓越”研究生导学团队标兵。“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背景下,蕴含着无比广阔的就业机会和事业前景,急需堪当大任的战略交通科技人才。”凌建明说。基于“引领国际一流水平、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推动行业科技进步”的发展定位,传承发扬“思行合一,交融成艺”的同济百年交通学科办学理念,秉持“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并行、基础知识与工程案例并重”的教学思路,凌建明教授团队引导学生,从国家发展和行业进步的视角思考学习重点,在区域经济和综合交通的大系统中思考机场工程专业问题。结合行业发展和研究进展,动态更新教学内容和案例库,在新时代“大国工程”案例教学中提炼中国智慧,团队建立了“专业课程+实践平台+大师讲坛”的多平台育人模式,为交通运输行业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人才。
支部党员孙立军教授数十年坚守一线,他说:“精准的趋势把握和扎实的前瞻研究,是在国家需要时站得出来、冲得上去的底气。”凭借求真务实的作风以及不惧困难潜心钻研的品质,他率领团队建立了我国首个智能交通诱导系统,研发了我国首个道路设施运维平台,不仅推动了道路设施运维管理的数字化转型,还推动了我国城市交通的智能化进程。他创立的沥青路面行为学,解决了道路耐久性等一系列国际难题,出版的著作《Structural Behavior of Asphalt Pavement》(《沥青路面结构性能》)成为国内外多所大学的研究生教材。作为一名教师,孙立军为我国培养了大批栋梁,他带的研究生中有6人次获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等称号,4人次获美国AAPT奖,大批人员走上了政府和行业、企业领导岗位,为我国道路交通科教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因在科研及育人方面的突出贡献,孙立军荣获2022年上海“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
支部党员陈雨人、张兰芳等组织召开了第三届全国《道路勘测设计》教学研讨会,会议以“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背景下的道路勘测设计与教学”为主题,为“一带一路”倡议与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提供了支持。陈雨人教授提出,道路规划设计在道路工程中发挥着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应构建以道路工程本研一体化为目标的进阶式课程体系,构建涵盖本研一体化道路课程群的知识体系,形成适应不同学习阶段的教学资源建设,培养精英型、特色型、研究型拔尖创新人才。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加速演进,催生了高等教育的加速改革。
研讨会为道路领域的教育者与从业者提供了思想与智慧交流碰撞的舞台,推动了高校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了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发展以及教学改革实践的交融互动。
高校交通运输类专业课程思政研究联盟研讨会。
发挥优势 指导交通运输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
面对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同济交通学院凝聚“思行合一、交融成艺”的“同路人”文化,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己任,强化课程思政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引领作用。自同济交通学院获评上海市课程思政领航学院以来,逐渐形成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同频共振的“同路人”课程思政育人模式。支部党员凌建明、孙立军、张兰芳等凝炼了多年来的人才培养案例,总结了课程思政与育人经验,结合学院的教学理念与育人特色,完成了《交融成艺、知行合一、守正创新的道路工程领军人才培养模式》课题。该成果一经发布,便引起热烈反响,受到交通运输行业及各高校的高度评价,并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特等奖。
为积极响应和贯彻《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精神,充分发挥行业优势,支部党员已连续五年开展主讲《“同路人”国际暑期讲堂》,累计培养了超过800名优秀学生。系列课程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出发点,以技术发展为牵引,以实践基地为依托,以国际化为特色,以现代交通重大工程、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成就等为素材,以期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人文底蕴、工学素养、创新思维和国际视野,将专业知识、技能培养和价值观引领有效融合,润物细无声地展示出科学思维、专业自信、爱国情怀等思政元素,获得上海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同路人”国际暑期讲堂》的开展,促进了全国各高校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及相关专业优秀学生间的交流,增进了各兄弟高校优秀学子对同济交通学院的了解,让学子体验了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
“同路人”国际暑期讲堂。
随着我国高校党建及思政教育协同育人路径的不断探索,高校思政教育逐渐由“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但我国的课程思政教学培养体系还不够完善,教师对课程思政内涵理解不够充分,课程思政教学普遍经验不足,且思政教育开展模式仍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支部党员主编的《交通运输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指南》作为课程思政标杆广泛推广,这是国内首次围绕专业门类研制开发的课程思政教学指南。
《交通运输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指南》在深入理解新时代我国交通运输人才培养的特征和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充分挖掘交通运输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内涵,分析课程思政的教学需求,构建了交通运输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整体架构,形成了交通运输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考核评价制度,并编制完成了从本科切入、可拓展至研究生教育的交通运输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指南。
该成果指导了全国交通运输类专业的教育教学,积极推动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紧密结合,并明确了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完善了交通运输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联学共建 助力行业数字化转型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同济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先后承担了一系列国家重大专项、重大工程科研攻关。教工第一党支部不断推动党建工作与学科学术深度融合,让党建引领行业前行方向,以专业智慧服务地区建设,学院课题组研究的“压路机智能压实”和“水稳基层超宽、超厚摊铺”技术等已在石太高速公路建设中推广应用。
为贯彻落实上海市委、徐汇区委关于加强基层党建、开展“比学赶超”先锋行动的号召,教工第一党支部与徐汇区市政管理中心和徐汇市政养护工程有限公司开展了城市道路养护行业党建联建活动。在共建模式的支撑下,教工第一党支部与上海徐汇汇成集团深度合作,共同打造了沪闵高架桥下的徐汇市政智慧养护基地及科普馆。其以“城市珊瑚礁”为理念,以智慧巡检、道路展示、实训基地、应急抢修四大功能为目标,融入“人与空间关系”的设计理念,探索打造了沪闵高架下的智慧养护基地,为“全球卓越城市,魅力上海”增添色彩。
徐汇市政智慧养护基地。
在色彩明快的环保材料映衬下,整个基地显得干净透亮,桥下空间已没有“水泥森林”的灰色沉闷感。基地不仅为智慧巡检人员提供了办公场所,还为养护班组传帮带道路铺装与修复技能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实训条件。基地汇聚了各类抢修物资、养护设备,作为抢修队伍的待命点,在应急保障时可发挥重要作用。基地在布局上以道路发展时间为轴线,用颜色划分区域,在开放的展廊中,通过图片、文字、实体模型、历史物件等形式,翔实记录了上海100多年来城市路网和各种路面技术的发展变化,展示了道路的历史文化内涵,双方支部在此基础上开发完成了上海市第一个市政养护信息管理综合平台。
2022年11月14日,教工第一党支部与河北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基建管理部党支部、河北交投路桥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党总支,联合开展了“党建联学砥砺奋进,奏同心筑梦强音”为主题的线上党建联学活动。支部党员从高校的角度与河北交投公司就行业发展、党建新路径与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沟通交流。通过校企间的联学联建联动,实现了双方资源的共享共创共进,进一步明晰了新时代行业的发展方向,促进了双方党建工作水平的不断提升。
示范引领 擦亮“同路人”工作品牌
通过多年探索,教工第一党支部逐渐形成了以一流党建引领一流学科发展的“同路人”工作品牌,提出了“职能部门—科研机构—设计单位—学生支部”结合的“阶梯式”共建思路。为巩固发展成果,形成长效机制,扩大辐射面,教工第一党支部在全国多个党建论坛上进行了交流,充分发挥了上海市高校课程思政领航学院的示范引领作用。
朱兴一在“卓越·领航”同济大学学生党支部书记论坛推广支部建设经验。
2019年12月30日,教工第一党支部召开“一流党建引领一流学科建设”座谈会,多位高校“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参与,全面提升了“双带头人”党建和学术业务能力与影响力,促进了党建创新与行业创新相融合;2022年3月24日,在“筑牢战斗堡垒矢志立德树人”山东大学教职医务员工党支部书记集中培训班上,教工第一党支部书记以“一流党建引领一流学科发展的探索与实践”为题作分享交流,聚焦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围绕党支部工作经验与育人方法,同兄弟院校进行了交流;2022年12月24日,教工第一党支部书记工作室组织了第二届全国高校交通学科“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红专论坛,论坛发布《新时代交通学科教师党支部二〇二二共识》,形成了高校交通学科“双带头人”党支部在“发挥政治引领作用”“强化支部政治功能”“促进交通科技人才培养”“落实交通强国战略任务”“加强建设经验交流共享”等方面的五大共识;2023年7月3日教育部“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联合举办主题党日活动,教工第一党支部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第四党支部举办“‘医’‘路’相伴齐奋进”联学共建活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就推进跨学科、跨学校的党建交流,以及育人新方法、党建新路径及促进学生高质量培养与产学研一体化推进进行了交流。
同济交通学院党委书记马万经表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国情、着眼全局、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新时代做好交通运输工作的总抓手。青年党员教师要积极面对各类压力和挑战,实现个人成长、科教兴国和交通强国的综合目标,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贡献力量。教师党支部是促进新时代高校事业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是新时代高校党建和业务双融合、双促进的中坚骨干力量,教师党支部只有不断探索党建发展新路径与思政育人新方法,才能为行业、为国家输送专业知识过硬、思想觉悟高的新时代人才,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贡献力量。
编辑:周昕
审核:孙英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