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部职业资格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申少君
职业研究促进发展。作为谋生的“饭碗”,职业到底是什么?我们是否了解、喜欢、擅长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如何让全行业乃至全社会真正了解交通运输职业,让喜欢且擅长交通运输职业的人学交通、干交通、有地位?如何提高交通运输职业的吸引力,让更多优秀人才学习交通运输专业、从事交通运输职业?
明确概念 开展职业研究意义重大
深刻认识开展交通运输职业研究促进交通运输职业发展的意义。在明确概念的基础上,引导全行业从个人、单位、行业维度认识和思考有关职业及其发展问题。
交通运输职业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人力资源支撑保障形式。为了适应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变化,特别是适应新技术带来的新业态对劳动者的新要求,交通运输院校要适时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企事业单位要适时调整职业岗位设置方案,从业人员需要不断学习新的专业知识、提升职业技能。
开展职业研究,厘清交通运输职业的内涵外延,深入探究职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发现和解决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个人、交通运输院校、交通运输企事业单位、交通运输行业乃至全社会息息相关,意义重大。
成果显著 支撑交通运输职业资格工作
要做好交通运输职业资格工作,必须研究透彻交通运输职业的方方面面,需要行业的内容专家和职业研究的技术专家共同努力。否则,职业标准的制定、考试试题的命制、继续教育大纲的确定等就是无本之木。
从2014年起,交通运输部职业资格中心(简称部职业资格中心)初步建立了一支交通运输职业分析师队伍;分7批共建立了42个联系点,覆盖了约63个交通运输职业中的36个;建立了交通运输职业数据库和交通职业发展与服务系统;编著出版了船舶引航员、公路水运试验检测专业技术人员、桥梁设计人员、机动车驾驶教练员、水上救生员、公交车驾驶员、城市轨道交通信号工等7本交通运输职业系列丛书;举办了职业发展研讨会,开展了交通运输职业伦理研究,教育引导广大从业人员强化职业意识,遵守职业道德,做职业交通运输人,为此部职业资格中心与中国交通建设监理协会座谈,推动成立职业伦理委员会;开展了交通运输职业环境研究,交通运输职业最易受环境影响,职业环境不仅影响从业人员的身心健康,也直接关乎职业的社会地位乃至行业的健康发展;组织开展了职业分类工作,例如推动机动车驾驶教练员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采纳作为一个独立的职业;组织开展了汽车代驾员、起重装卸机械智能控制员等新职业开发工作;开展了交通运输职业发展状况调查工作,建立健全了交通运输职业信息抽样采集机制。
多方协作 共创交通运输职业研究工作新局面
做行业的事、解决行业的问题须依靠全行业。
未来,部职业资格中心会继续加强职业联系点的建设工作,特别是加强工作机制建设。建立健全发挥联系点作用的工作机制和考核机制,不论是职业研究工作,还是职业资格工作,都离不开联系点的支持和帮助。联系点是主力军。
加强交通职业信息网建设。部职业资格中心明年重点开发人才招聘和专业能力测评功能,实现网上人才招聘信息发布和考试报名,并加强联系点所在单位宣传,同时建立一支主要由联系点的同志组成的信息采集员队伍。
加强职业基础研究,加快职业系列丛书的编写进度。做好职业资格工作,交通运输职业研究成果是基础。部职业资格中心将抓紧构建交通运输职业研究体系,加强职业分析师队伍建设,免收培训费;加强交通运输职业系列丛书编写工作,同时拟成立《交通运输职业概论》编写专题小组。
加强交通运输职业心理研究。抓紧成立交通运输职业心理研究专题组;抓紧调查研究工作,向交通运输企事业单位收集交通运输职业心理问题典型案例;在专题组的基础上成立编写组,分工协作。
加强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交通运输职业影响的研究工作。部职业资格中心拟从联系点研究工作小组中选取一些技术专家,成立一个专题组,密切跟踪新技术在本职业的应用情况及其对本职业工具、内容、环境等的影响,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发展对道路运输类职业的影响研究工作。
部职业资格中心计划明年会同行业社团组织和一些职业建设联系点等单位,按照市场化原则,召开“交通运输职业发展大会”。抓紧策划大会方案、商定分会举办单位以及会议筹备等工作。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交通运输职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在网上发布并面向全行业征集论文,适时组织专家评审,对优秀的予以奖励。逐步在行业掀起对交通运输职业研究的热潮。
加强交通工匠工作室建设。建立健全交通工匠工作室建设工作机制,遴选第二批交通工匠工作室;加大对交通工匠工作室的宣传力度,搭建交通工匠工作室的交流平台。
编辑:马闪闪
审核:杜爱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