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名片
邵叶秦,南通大学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青年科技英才,中国交通教育优秀中青年教师,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成员,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公安部技术研究计划项目、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课题在内的一系列的科研项目,主要讲授道路监控系统、机器学习等课程。
2006年,我来到南通大学,成为一名高等教育工作者。多年来,我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在高等教育的讲台上强专业、重实践、育人才,为大国工匠铺路,为交通强国奠基,书写交通教育工作者的“不平凡”。
以智能交通作为重点研究方向
回想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专业起步建设时,我和团队一起从专业实验室建设着手,提出以智能交通作为重点研究方向、以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为突破口、以建成国内一流本科专业为目标的发展规划。
我们加强学生培养过程管理,遴选专任教师担任学业导师,关注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情况、能力培养等,实施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培养,引导学生规划适合自己的发展目标,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加强专业内涵建设,通过内培外引持续提升专任教师的博士化率,并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提升教师队伍的竞争力。
近年来,学院完善了江苏省实验教学和实践教育示范中心——智能交通综合训练中心,建立了无人驾驶等实验室,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交通运输科技大赛、全国研究生电子设计大赛等奖项100余项。
经过努力,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于2021年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并于2022年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改革
在我看来,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情分析,运用信息化和人工智能手段提升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断进行交通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讲授的《道路监控系统》是一门对实践经验要求较高的课程。为提高学生的兴趣,我采用案例教学法,将实际视频监控系统案例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并带领学生现场参观,使书本上的知识具象化,让学生能看到、摸到书本中提到的各个视频监控系统的实际设备。
我还研究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把难度较小的知识传授环节放在课外,把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等难度大的环节放在课内,指导学生完成,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特别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探索在线虚拟仿真实验,尝试智能化、泛在化的实验教学新模式,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通过教学改革和探索,我申报了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等一系列课题,教学理念进一步提升,教学能力进一步提高。
以科研反哺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科研反哺教学,将人工智能的最新理论成果融入到《机器学习》课程的课堂教学和实验实训中,结合学科发展的最新趋势和自己的科研内容,不断充实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接触学科前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秉承“学必期于用”的理念,我将人工智能最新的理论成果融入到学科竞赛中,通过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和学科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树立学生严谨的科研态度。
“邵老师,参与的实践项目和竞赛,锻炼了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我的团队协作精神,让我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用于实践,并通过实践更深刻、透彻地理解书本知识。”参加过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和学科竞赛的大四学生曾经这样对我说。
近年来,我带领学生申请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获批国家级3项、省级7项。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荣获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中国高校智能交通创新创业大赛等奖项30余项。指导学生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
作为交通教育工作者,我将坚守从教初心,砥砺前行,笃行不怠,做学生的引路人,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贡献力量。
编辑:袁帅
审核:杜爱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