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推进,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交通运输行业作为科学技术的重要创新领域和应用领域,急需大批科研人才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行业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
具体来说,人工智能、大数据、5G、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运输服务管理、交通装备研发制造等方面的综合运用,催生了大批科技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新需求,包括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升级、智慧交通运维管理、新型载运工具智能研发制造等方面的科学家、工程师、技术员等各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这些人才既要掌握传统土建、运管、加工等知识和技能,也要掌握智能建造、智能制造、智慧运维等新知识和新技能,同时要具备优秀的工匠精神和职业素养。
为了培养交通运输行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急需的科技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高校和职业院校应根据各自的办学优势和办学定位,在做好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优化调整学科和专业设置,包括对已有学科专业进行数字化改造,同时面向智能建造、智能制造、智慧运维等领域设置新的学科专业。对高等职业院校来说,建议根据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变化情况,开设无人机应用技术、港口机械与智能控制、邮政快递智能技术、智能交通技术等专业。
同时,交通高校要加强与行业企业联系,深化产教融合,构建校企合作命运共同体,适应新质生产力对交通人才市场需求总量、结构和规格的变化,积极改革、优化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将新技术、新工艺融入教材、融入课程、融入教学,以培养专业对口、品质过硬的高素质科技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作为高等职业院校来说,要与行业协会、区域企业合作,构建“校场交替、学训结合”等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匠精神。
为更好地实施改革优化后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高等职业院校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中部署的战略任务和重点工作,创新产教融合新模式,构建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与行业企业共建现场工程师产业学院、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校企合作实施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及时把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引入教育教学各环节。
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简称江西交院)是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近年来顺应交通运输行业新模式、新业态带来的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新变化,积极优化调整专业设置,改造旧专业、开设新专业。面向新能源汽车后市场,江西交院设置了新能源汽车技术、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等专业;面向新能源汽车前市场,江西交院对已有的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等专业进行了数字化改造,开设了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3D打印技术等课程。
为切实提高新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和新课程的教育教学效果,江西交院深化产教融合,构建校企合作命运共同体,积极适应新质生产力对交通人才市场需求总量、结构和规格的变化,积极改革、优化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将新技术、新工艺融入教材、融入课程、融入教学,培养了专业对口、品质过硬的高素质科技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学校通过安排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到学校任教的方式优化教学创新团队,通过到企业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引企入校建设产业学院的方式完善实践教学基地,并与江西交通工程集团、麦格纳(江西)公司、京东集团、南昌地铁等行业重点骨干企业共同建设了多个产教联合体和产教融合共同体,为企业输送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训了大批高素质优秀员工。
此外,江西交院积极顺应科技发展新趋势,将应用技术研发作为学校科技创新工作重点,承担了一批落地示范省级重点科研项目,为区域交通运输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支持。学校紧盯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聚焦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养护难的问题,创造性地将5G技术应用到交通基础设施健康监测领域,联合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南昌分公司、江西省公路工程检测中心等企业,申报了“基于5G的公路桥梁检测监测云智平台研究及工程示范”等项目,于2020年成功立项为江西省科技厅重大科技应用示范项目,成为江西省唯一获得该立项的高职院校。
2021年至2023年,江西交院“基于5G技术的公路承载能力检测监测智慧平台研究及工程示范”“5G+AI智慧公路隧道监测综合解决方案工程示范”“基于5G技术的港口深基坑施工智能化检监测预警云智平台及工程示范”“融合5G+BDS+VR的智联物流自动驾驶卡车技术研发及示范应用”4个项目相继获批为示范项目,形成了基于5G的公路、桥梁、隧道、港口智慧监测科技研究“项目群”,成果已在江西省内外多条道路和多座桥梁、隧道、港口上进行了示范应用,研究成果年均服务人次2000万以上,节省了公路养护管理和桥梁维护、维修与加固费用9000万元以上,公路隧道事故和二次事故发生率降低80%以上。
(作者系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编辑:胖雨珊
审核:杜爱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