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健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作出系统部署,其中专门提到“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简称浙江交院)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从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和浙江共同富裕交通先行的交汇点出发,助力打造“浙里飞”发展新格局,为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动力。
先手发力汇聚上下游资源
近年来,浙江交院以“政校企产创研‘六位一体’”合作模式,在浙江省政府和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帮扶下率先创办航空学院,并设置低空智能飞行器制造与维修、大型飞机维修等专业,开展低空无人机等智能飞行器制造、驾驶与应用研究。2022年,浙江交院开始着力探索无人机制造、无人机驾驶员调试专家资质基地建设与应用人才培养,为交通、医疗、消防、公安等领域提供服务。
2023年年初,浙江交院党委书记孙校伟带头“走亲访友”“开疆拓土”,成立“浙江省通航产业城市空中交通产业联盟”,汇集低空智能飞行器研制和应用领域的上游中游下游头部企业50余个,并借此外扩辐射圈,形成庞大的低空经济“朋友圈”。
今年3月,浙江交院组织召开“浙江省推进民航强省建设提升新质生产力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座谈会”,提出区域政府部门要加强顶层设计、积极开展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和鼓励更多的无人机应用场景、空域协调与细分化管理等发展思路,为浙江省高水平建设民航强省、打造低空经济发展高地下好“先手棋”。
实招频出培养高素质人才
要推进发展新质生产力大提速,高素质人才培养是重要的“加速器”。
为高质量培育低空经济人才,浙江交院在首轮“双高”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广泛引育师资、孵化项目、研发课程,持续打造“金师”“金课”,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围绕低空智控制造(维修)、应用、通信、感知、管控、导航等六大核心方向,培养学生一体化低空智控“金技”。严格对标国家职业标准,主持开发无人机驾驶员、无人机装调检修工考评员4个等级20套“金题”,提升考评员实操、技术管理和培训指导能力。借助由“专业点”到“行业线”再到“全人培养”的实习工作,通过以师带徒、工匠大师工作室、间断式“回炉”实践等模式打造“金岗”工程,把学生送到卫星测控、大飞机制造等科技前沿企业。
作为全国航空特色学校、浙江省航空航天特色学校,浙江交院还积极创建低空经济、历史古桥、海陆空交通与物流等国家级科普基地,作为科学教育主阵地与社会大课堂的有机衔接,为浙江成千上万青少年搭建学习交通科学知识的平台,引领青少年成长成才。
谋深谋细推进转型升级
发展低空经济不仅是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需要,也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新动能。
未来,浙江交院将持续深化教育教学体制改革,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紧跟国家和省域布局,积极推进低空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谋划布局未来低空经济产业,开辟发展新领域和新赛道。
在高质量发展环境营造上,不断打通产学研融合堵点,畅通“政校企产创研”良性循环;在专业建设、课程设置、科技创新上,针对低空经济发展形势提出具体课题;在制度深化改革上,着眼于学校自有专业和课程体系,强化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机制和评价机制建设;在人才培养上,以跨院系跨专业学科、学校海内外“鲁班工坊”跨境教育等汇聚人才培养资源,打通人才培养多元、多角度、多方向、多适应教育通道,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培养高素质专业技能人才。
低空经济“浙里飞、飞四海”,浙江交院一直在路上。
编辑:胖雨珊
审核:杜爱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