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大学思政课有趣有味入脑入心

2024-09-10 14:24:56 来源:中国交通报 作者:余小乔 范苏 -标准+

“同学们,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应如何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贡献自己的力量?”近日,在南通大学“一站式”学生社区,一场关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专题辅导讲座在交通专业同学中开展。

近年来,南通大学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思政课教学与叙事方式,打造具有校本特色的实践教学项目,通过校内、校外课堂全过程引导、多角度渗透,做到思政课有理有据、有情有义、有趣有味,有力擦亮思政课育人“底色”。

拓展思政育人场域

“张謇以家乡为试验场,从实业、教育、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等方面,开启早期现代化探索,使南通成为‘中国近代第一城’。”为讲深讲透讲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这门课,南通大学党委书记尚庆飞带领青年学子走进百年大生纱厂,以“张謇和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开展实践教学。

打破传统模式,拓宽空间维度,运用专题式、案例式、体验式教学,引领学生自主探究和深度思考,是南通大学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有益探索。耳听、眼看,边走边学、边学边思,“行走的思政课”让同学们纷纷称赞“有意思”“很爱听”。

“我们坚持深挖校本资源,赋予思政课本土气息,提高教学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尚庆飞说,先校长张謇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事迹及其爱国情怀、开放胸襟、创新精神、诚信品格、社会责任,是南通大学最好的思政素材。

据悉,南通大学还经常把思政课堂搬进南通滨江公园,让同学们循着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南通时的足迹,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成就和光明前景。

构建社区育人生态

“老师,科研低迷期的挫败感怎么消解?”“如何平衡忙碌的课程学习和各式各样的校园活动?”……在今年首期“校长荟客厅”活动中,南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杨宇民走进“一站式”学生社区,与青年学生面对面交流谈心,解决其思想、学习、成长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依托“一站式”学生社区,南通大学组织校领导、机关党员干部以“政治辅导员”身份开展专题党课、廉洁读书分享会等,带领学生了解国情、党情、社情、民情;组织辅导员入驻社区,每天为学生纾学习之困、解生活之惑;组织优秀学生宣讲团走进社区,分享学习、创业、竞赛和志愿服务故事,用“身边人”影响带动“一群人”。

“高校担当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使命,既要拿好‘接力棒’,也要把好‘出口关’,答好思政教育这道开放命题。”杨宇民说。如今,南通大学已建成7个“一站式”学生社区,并发展成为组织链、资源链、服务链、文化链、发展链深度融通的思政育人综合体。

提升思政育人质效

为营造“人人讲思政,课课有思政”的浓郁氛围,南通大学组建课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成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出台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意见,设立课程思政专项教学改革课题组,成立课程思政教学工作坊,还专门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配备独立办公室,给思政课教师每月发放1000元专项补贴。

“学校的重视和支持,时刻激励我们讲好思政课,争做大先生。”南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说,他们上好思政课的热情空前迸发,指导学生创设并采制的“思政电台”“听‘荐’经典”“时代先声”等栏目,已推出节目上百期,实现了教学内容有形化、有声化。

“边走边讲”“到学生社区讲”“请学生讲”……南通大学打开思路,从时间、空间、内容、方法、主体等维度协同发力,推动思政教学提质增效。更多青年学子走出校门,在街道社区、企事业单位和农家小院开讲“小青马学堂”,把党的声音传播到千家万户,实现宣教与受教双向赋能。

编辑:胖雨珊

审核:杜爱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