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创办于1956年,是江西省唯一一所培养高素质交通技术技能人才的高等职业院校,被誉为江西交通人才的摇篮。近年来,该学院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和交通运输的重要论述及视察江西时提出的“推进红色基因传承”的重要要求,牢牢把握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和类型特色,积极探索红色匠心育人理念,在传承红色基因、培育交通工匠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探索“1234”红色匠心育人理念
学院办学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先后举办过中专教育、本科教育、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学院始终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办学理念,立足自身优势和行业特色,致力于服务交通强国、创新驱动发展等国家战略,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布局,创新协同育人机制,在人才培养、教学改革、服务发展、品牌打造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先后被确定为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国家优质专科高职院校、全国交通高等职业教育示范院校、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单位。
作为一所诞生于“英雄城”、成长于“红土地”的高职院校,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依托江西红色资源大省优势,积极探索并形成了“1234”红色匠心育人理念:“1”是围绕立德树人“一条主线”,“2”是把握好思政实践与人才培养相结合、红色育人与乡村振兴相结合“两个关键”,“3”是以平台、课程、团队为基础,“4”是实施红色文化熏陶、红色品格锤炼、红色实践育人、红色家园建设“润、融、践、行”的四步育人路径。
该理念使红色基因传承全面贯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才培养过程,有效整合了教育教学资源,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为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了正确的育人导向和思想保证。基于该理念凝练的《红色铸魂 匠心育人——“1234”红色实践育人精品项目体系的创新与实践》成功入选江西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
近年来,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大力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2022年入选江西省首批“红色基因传承示范校”,连续4年在江西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测评中获得A等。学院的国家交通运输科普基地被评为江西省“家门口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汽车营销》课程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项目,教师团队入选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该院班级先后获评1个“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2个省级“红色班级”。

构筑“校内+校外”红色交通育人布局
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利用江西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资源和具有交通特色的职业教育资源,有效投入、高标准打造红色家园,围绕红色精神传承的历史脉络和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国家战略,初步形成具有红色文化和交通特色的“一园两馆一环道,一桥两村一基地”红色交通育人布局。
在校内,精心布局一个兼具专业实训和思政教育功能的路桥园,打造一座融合江西红色交通历史和现代传播手段的国家级交通智能建造科普馆、一座承载学院历史记忆和精神文化的校史馆,合理规划一条人车分流的红色文化育人校园主干道;在校外,在井冈山柏露乡修建了一座便民兴业的乡村连心桥,充分挖掘两个村庄(学院脱贫攻坚定点帮扶村——柏露乡长富桥村、乡村振兴定点帮扶村——井冈山市柏露乡塘南村)的红色文化资源潜力,合力打造一片集红色文化、劳动教育、社会实践、教学研修为一体的柏露红色教育基地。
特别是,学院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交通人“逢山开路 遇水架桥”的开路先锋精神,充分挖掘和利用井冈山及其周边地区丰富独特、不可替代的红色育人资源,创新“思政+乡村振兴”实践模式,在井冈山柏露乡投资300余万元,建设了井冈山柏露红色教育基地暨思政课教师研修基地。
该基地占地面积4800多平方米,建有学员培训楼、教师培训楼、红色文化活动中心、教室、食堂等,面向全国各地各单位、大中专院校、社会团体开展红色研学、红色走读、文明实践、劳动体验和思政教师研修。同时,基地还构建了以红色教育为主线,以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行业精神教育、劳动教育为重点的育人体系,形成了专题教学、现场教学、体验式教学、激情教学等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实现了学院思政“小课堂”与社会思政“大课堂”的有机融合,成为广大师生投身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重要阵地和师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精神家园。截至目前,该基地面向社会开展培训人数达3万余人次,受到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广泛好评。
以“三重路”上好交通强国大思政课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用红色基因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将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改革开放精神等红色精神运用于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将红色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班级日常管理和社会实践中,把红色基因传承贯穿于教学、管理、服务的全过程,融合红色资源和技能特长,以“三重路”上好交通强国大思政课。
一是挖掘红色历史循迹“来时路”。在井冈山、瑞金等地,通过查阅历史资料、走访红军后代、聆听村干部讲解,发掘苏区众多交通运输红色故事,通过井冈山挑粮小道等革命年代红色交通线的重要意义,感悟今天交通强国建设的文化内涵。
二是练强技能本领踏实“脚下路”。通过红色实践活动,探寻高速公路、桥梁、隧道、“四好农村路”的建、管、护、营经验;奔赴工程项目建设现场考察,了解现场施工的注意事项和经验方法,并结合所学技能,提出思考与建议。
三是振兴产业发展携手“未来路”。将思政课堂融入产业发展和社会实践,强化“四个结合”,即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结合、红色文化与职业精神结合、专业学习与社会需求结合、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结合,形成打通课堂、联通社会、融通发展的育人机制。
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还重点打造云上井冈平台,创建基于人工智能的思政实践信息化线上育人场域,开发红色微党课、实现“云上”红色走读、参观VR井冈基地,形成主线突出、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多模态思政实践资源库,将井冈山红色资源“植”入校内。
同时,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牢记立德树人初心,坚持面向行业和地方办学,积极践行“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目标要求,主动服务交通强省战略,围绕江西省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以服务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产业链为主,不断优化专业结构,瞄准技术变革和产业升级,以国、省“双高”建设为抓手,全面深化“三教”改革,打造了一批国家、省级高水平教师团队,实施“金专业、金课程、金教材、金教师、金基地”的“五金”新基建工程,改革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升办学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该院入选国家轨道交通装备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首批成员单位,牵头成立了南昌电子信息产业市域产教联合体。
未来,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加强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打造科教融汇共同体,构建“产学研”协同发展模式;通过教随产出、伴企出海等方式,积极探索打造“交通职教出海”模式和品牌,进一步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贡献力量。

编辑:孙海艺
审核:杜爱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