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前,我从重庆交通大学毕业,进入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入职以来,我始终坚守在疏浚船舶施工一线,潜心钻研疏浚船舶电气设备,既积累了丰富的设备管理经验,也见证了我国港口建设与海洋工程的发展。
回首2007年,我怀揣着对海洋的向往,主动投身疏浚行业一线。初登30年船龄的“津航浚217”轮,面对陈旧的设备和复杂的英文图纸,我忐忑不安。为了掌握“主动权”,成为真正的“船舶守护人”,我利用一切时间钻研:拆解废旧备件“变废为宝”、啃下厚厚的英文资料、校正图纸……凭借执着专注、勇攀高峰的拼劲儿,我在短短八个月时间里,从电机助理晋升为电机员。
在亚洲旗舰“天麒号”非自航绞吸式挖泥船上,我面对的是更复杂的系统,但用专业知识保护大国重器“心脏”健康跳动的信念始终支持着我。为获取精确的参数,我守候变频间数十个小时;为排除锚机跳闸疑难故障,我反复试验、查阅资料,直至问题解决。
2021年,我登上自航耙吸式挖泥船“通恒”轮,开启了职业生涯的新旅程。2023年,“通恒”轮首次远征海外。面对四大洋的狂风巨浪、极端天气,我和团队全力以赴,保障船舶安全航行14186海里,实现了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耙吸式挖泥船首次穿越四大洋的历史性突破,擦亮了“中国疏浚”的名片。
作为新时代产业工人,我深知创新对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我带领“赵银星技能大师工作室”团队,主导并实施了20余项制约船舶产能释放的技术改革,同时,通过定期组织开展大师讲堂、青年技术课堂等学习交流活动,帮助团队不断夯实船机设备及施工理论根基。2024年12月,“通恒”轮技能团队荣获中交集团首届“金雨燕”技能团队奖。
初心不与年俱老,奋斗永似少年时。今年,我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的殊荣,这不仅是一份肯定,更是对我的鞭策。在新征程上,我将继续爱党、爱国、爱企、爱岗,坚持深耕细作,积极拥抱变革,用智慧和创造力,为强国建设增添新的荣光。
编辑:胖雨珊
责编:胖雨珊
审核:梁微